首页
第05版:理论

把伟大建党精神作为思政教学立德树人宝贵财富

雷 蕾

百年奋斗激风雷,如椽巨笔著华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号召我们“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伟大精神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推进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引导和激励新时代大学生庚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讲好丰富内涵。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和力量之源,是百年大党永葆革命本色的红色基因,是深刻体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一把金钥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内涵丰富、意境深远。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必须聚焦理论创新、成果转化,把伟大建党精神研究好、讲授好、传承好,更好铸魂育人,为推动新时代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高校思政课最深刻的教学内容,要在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基础上,从思想优势、政治优势、精神优势和道德优势四个维度,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在于矢志不渝地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行动指南,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远大理想。对真理和理想的执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懈奋斗。“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底色。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进过程中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是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情怀。我们党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无论是革命年代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前仆后继、抛洒热血,还是和平时期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无私奉献、呕心沥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的鲜明政治品格和崇高境界情怀。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高校教师要积极发挥学术研究优势,阐释清、阐释透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时代价值,注重提高理论解读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贴合度和关联性,善于在教学中找准促进理论、思想与情感同频共振的共鸣点,促进广大学生在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中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用好红色资源。“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强调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必须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文化育人作用。一是要结合思政课专题教学内容,不断探索红色资源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实践的创新路径。二是要依托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资源,打造主旨鲜明、主题契合、形式多样的校外思政课堂,强化学生“实地”“实景”“实物”三位一体的感官体验。三是要深入挖掘体现伟大建党精神的先进人物事迹,组织学生运用舞蹈、话剧、音乐剧等文艺表现形式,重温红色经典,演绎红色故事,在与历史人物跨时空的沉浸式对话中,生动诠释伟大建党精神。

理好教学进路。推进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引导大学生用伟大精神滋养自己、激励自己,必须在教学环节的内容进路、方法进路和载体进路上下功夫。一要科学系统集中展现中国共产党从伟大建党精神这一源头出发而形成的一系列伟大精神,回溯这些宝贵精神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和时代意义,以一个个鲜明具体的“精神坐标”为内容进路,彰显百年大党薪火相传、波澜壮阔的精神力量,提升青年学生庚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行动自觉。二要在方式方法上增强教学设计,通过微课自讲式、案例研讨式、议题思辨式、情境体验式等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要善用新媒体平台,在多样化载体上及时共享和使用高质前沿的学习资源,巧用网络辅助软件,增强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切实强化教学效果和育人成果,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