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念兹在兹。
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5年内第3次来吉林视察,第一站就走进丰饶的黑土地,调研一件头等大事——粮食生产。他明确指出:“吉林作为粮食主产省,要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吉林省牢记总书记嘱托,抓住科技兴农的“牛鼻子”,在智慧农耕上下足功夫,让现代农业科技和大数据应用在农田里“碰撞”,让粮食生产更有“科技范儿”。2021年,在连续8年粮食总产量保持在700亿斤的基础上,吉林省粮食总产量突破800亿斤。
梨树县白山乡达利农民专业合作社里,一个个储粮仓里装满了金黄的玉米。“2021年,玉米产量特别好,棒大、轴细、籽深。”合作社理事长董雅丽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梨树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2021年,粮食产量达到41.2亿斤,实现了“十七连丰”。“我们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不动摇,全面落实‘田长制’责任,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全县耕地面积394万亩不减少,并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98万亩。”梨树县委副书记、县长毕志杰说。
藏粮于地。稳产量,就要稳住粮食种植面积。2021年,吉林省粮食播种面积8581.95万亩,比上年增加59.28万亩。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不但要保数量,更要保质量。田成方、渠相通,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现粮食丰产、提高抗风险能力的重大举措。今年,吉林省将新建高标准农田550万亩。
藏粮于技。农业科技为兴农强农助力。近年来,吉林省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农业科技创新也成果迭出,农业信息化在全国实现“五个第一”。
5G监测、植保无人机播种、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抗旱节水、统防统治……从牛耕肩挑的传统劳作,到机械化、智能化的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这根“金扁担”,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让农民生活过得更好。
“我们村2021年粮食均产每公顷2.5万斤,相比上一年,每公顷能增收3000至5000元!”全国人大代表、榆树市刘家镇永生村党总支书记王艳凤高兴地说。
阳春三月,天气转暖。广袤的黑土地上满是农民忙碌的身影,购良种、买化肥、修农机……一派抢抓农时备春耕的繁忙景象。
不负好时光!吉林这片田野,充满希望,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