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2版:要闻

聚焦社会面清零目标任务
落细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我省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本报4月2日讯(记者李开宇)今天上午,我省召开本轮疫情防控工作第22场新闻发布会。省卫健委副主任张力通报我省疫情防控工作最新进展情况,省商务厅副厅长吕继伟、长春市政府副秘书长刘任远、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彭丽萍介绍相关情况,并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回答记者提问。

张力说,目前,长春市的疫情与近日农贸市场、工地等单位出现聚集性疫情并引发社区感染有关,需抓紧扭转疫情发展态势。吉林市、长春九台区疫情得到有效遏制,但仍需稳固疫情防控成果。

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3月31日至4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吉林市进一步部署推动疫情防控工作。昨天,省委书记景俊海到长春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在重点行政区和开发区现场办公,主持召开疫情防控形势分析研判暨完善下一步政策举措专题会,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省委副书记、省长韩俊在吉林市实地检查督导疫情防控工作,调度指挥农村疫情防控和备春耕工作。各地各部门坚定不移执行“动态清零”总方针,压实各方责任,强化组织协调,集中发力攻坚,从严从紧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1日的重点工作进展包括:

一是精细做好社会面管控和服务群众工作。对长吉两市所辖52个街道(乡镇)、115个社区(村屯)、163个小区开展监督检查,对31个封控区、49个管控区、21个防范区进行明察暗访,对所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和限时解决。调配警力参与封控管控区执勤12244人次,破获涉疫违法犯罪案件14起,查处违法行为人31名,摸排涉疫矛盾纠纷线索116条。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发布申请社会救助指引、申请低保和特困供养流程图。

二是继续推进核酸检测和流调排查。针对长吉两市区域核酸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下发督办函、提示函,加强采、送、检、报等环节的规范管理,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指导各地制定常态化疫情防控和聚集性疫情发生时的新冠病毒检测分类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流调“回头看”,提升流调精度和广度。

三是提升隔离管控能力。推进隔离点管理服务提升。对各地到期未腾退房源和可使用房源全面排查,统筹调度使用,提高“清仓”效率,把有限资源循环利用好。截至4月1日18时,全省可用隔离房间5433间。有序推进隔离期满和治愈出院师生返校安置和服务保障工作,相关高校按照“一校一策”制定返校方案。

四是保障涉疫人员和物资有序转运。重点围绕流调追阳、封控管理、社会面维稳等工作,统筹组织安排运力,加快涉疫人员转运和回运效率。3月31日,跨地区和市区内转运6256人,跨地区回运803人。完善防疫检查站执法流程,严格管控非必要出行车辆,保障春耕备耕、防疫物资运输、民生保障等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

五是全面做好医疗救治服务。实地巡查长吉两市方舱医院,对院区布局、隔离病区分区及通道设置、制度流程、设备设施、人员配备、工作人员防护、办公区域等进行督导检查,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各方舱医院加强重点人群患者的服务管理,加强安保力量配备和消防安全管理,消除风险隐患。督促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及时完成患者入院信息填报和出院信息订正,提高信息报送质效。搭建三级心理危机干预服务体系,全面开展疫情涉及人员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将精准营养支持纳入疫情防控整体工作,协同提升新冠肺炎感染者多维度诊疗救治效果。为各家定点和方舱医院新冠肺炎感染者实施营养干预指导1994人次。四川省再次组建一支302人的医疗队定点支援长春市。

六是继续强化蔬菜保供工作。进一步扩大货源,增强配送力量。其中,吉林市蔬菜总进货量1130吨,出货总量825吨,可供销售的蔬菜总量2260吨。4月1日,外县(市)累计向吉林市主城区运来辽宁援助的蔬菜包16.3万包,有效缓解了城区蔬菜紧缺的压力。吉林市开通“居民生活物资保供专线”,主城区800余个社区保供超市关门不闭店,由下沉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组成的1000余支、近万人的配送小分队,积极为小区居民提供生活物资配送。

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统筹推进检测筛查、流调溯源、隔离转运、环境消杀,聚焦重点街道、涉疫小区,精准实施“敲门行动”“扫地行动”,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比对应用,做好密接、次密接人员排查。落实好扁平化转运机制,以街道为单位,公安、检测、流调、消杀等队伍共同编组、合成推进,全链条压实责任、做好工作。

二是坚持分区分级精准防控,落实落细静态管控措施,强化小区内部管控,禁止人员集聚流动。对采样人员、志愿者等可能流动的人员,定区定点实行闭环管理,做到封得严实、控得彻底、管得到位。加强科普知识和传染病防治法宣传,引导群众配合遵守疫情防控措施。

三是扎实开展隔离点管理服务提升行动,严格按照规范工作,严防交叉感染。聚焦学校、建筑工地、农贸市场、养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从严从紧落实闭环管理等各项措施,防止发生聚集性疫情。

四是全力抓好医疗救治,坚持中西医结合、防治并举,加大中医药介入、干预力度,大力推动中医药全疗程、全方位发挥作用。加强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内部管理,科学配备工作力量,落细落实环境消杀、医疗废弃物处理等相关制度。提供充足医疗物资,落实好相关待遇保障,为一线医护人员解除后顾之忧。

五是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千方百计保持市场化供应体系顺畅运转,畅通线上订货渠道、提升线下配送能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就医用药需求。保供企业配送人员从居家封闭转为定点居住、集中工作、闭环管理,全力打通供应链服务链。

切实解决群众“买菜难”问题

刘任远说,长春市疫情管控提级后,为解决群众“买菜难”问题,省委、省政府统筹启动了联保联供机制,省内各市(州)全力驰援;长春市委、市政府采取保物流体系、保菜源的做法,坚持把海吉星批发市场原有供应链向周边县(市)区延伸,分拣蔬菜包,支持供应主城区、开发区。通过综合施策,每天有1000吨左右蔬菜包直达长春。同时,3月31日,省委、省政府根据长春实际情况,将辽宁省捐赠我省蔬菜中的64车、1320吨分批运送至长春,立即向各县(市)区、开发区进行分拨,对于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特殊群体,优先发放捐赠物资。

为做好这些蔬菜的接收、配送工作,长春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为确保驰援长春市蔬菜顺利落地,建立了点对点包保机制,与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梅河口等市(州)以及外县(市)区保持密切沟通,及时掌握蔬菜品类,调度各城区、开发区居民对蔬菜的需求,与外市(州)、县(市)区供给信息进行匹配,按照供需对称的原则,通过包保结对、科学统筹进行调剂分配。

二是为有效发挥外地驰援物资的保障作用,在结对保供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属地包保责任落实机制,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蔬菜包直达小区投放点,组织社区工作者、物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进行配送,确保封控区上门配送、管控区定点配送,着力打通生活物资保障“最后一百米”。各城区、开发区正在陆续开通保供专线和服务热线,市民遇到蔬菜包采购、配送等问题,可随时拨打所在社区(村)热线电话,我们将尽全力解决问题。

在全力保障蔬菜物资接收、配送的同时,按食品安全和卫生防疫标准,主要做好三个环节质检工作,即:对于外地已分拣的蔬菜包进行质量抽检;对于未分拣的蔬菜,在分拣过程中强化质量把关;对运输车辆进行卫生防疫消杀,在蔬菜分发前进行物表检测,确保源头安全。

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市场供应

当前,长春市提级管控仍在持续,居民蔬菜供应关注度仍然很高,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市场供应?

吕继伟说,当前,长春市居民“买菜难”有所缓解,但困难还在持续,居民对蔬菜包供应还是挺担心。从3月26日起,我们紧急启动联保联供机制,省内各地积极响应,竭尽所能,全力驰援长春。

吕继伟说,为缓解长春市蔬菜供应困难,我们将在货源、供应、配送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措施,支持长春市市场蔬菜保供。

一是稳定货源采购。长春市在已有库存3896吨、每天组织进货800吨基础上,组织实施“储菜倍增”计划,加大蔬菜储备力度,稳定货源。同时,充分利用公主岭、四平等应急物资运输中转站,确保省际间蔬菜有序中转,货畅其流。

二是净化供应链条。海吉星批发市场已经净化后开业,欧亚商贸物流满负荷运转。省市采取措施保障商贸物流企业疫情防控物资需求,全面清洁净化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供应链,把供应链“洗干净”,加快运转干净的进货渠道、供应链、运输链,尽快恢复保供能力。

三是解决末端配送。目前,长春市蔬菜保供货源充足,关键是“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配送问题。在严格疫情防控基础上,将有序放开快递小哥等专业配送力量,尽可能地增加上岗员工,增强配送能力,充实分拣打包力量。同时,组织动员机关党员干部,配合所居住小区,做好蔬菜等生活物资配送。

打通保供企业运力堵点

目前,保供企业运力不足是长春市蔬菜保供工作中的一大难点,长春市在打通这个堵点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进展如何?刘任远说,疫情防控提级后,蔬菜等生活物资配送面临保供企业上岗人数锐减,导致配送力量减弱,出现运力不足等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将保供人员作为核酸检测重点,通过属地核实、大数据比对等措施,为符合疫情防控条件的人员提供上岗依据,并实施闭环管理。二是统筹商务、公安、交通、民政等部门,建立协调机制,确保保供人员、车辆出行,全力满足保供运力需要。三是充分发挥社区“三长”作用,全面发动社区工作人员、下沉机关干部、志愿者在做好个人防护且无接触的基础上,采取“封控区”直接送上门、“管控区”逐户通知居民下楼在小区内有序领取等方式,切实打通配送“最后一百米”。

治愈出院后注意事项

目前,我省新冠病毒感染者经过治愈后陆续出院,按照第九版诊疗方案规定,出院后需要进行居家健康监测,居家期间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彭丽萍说,目前,根据第九版诊疗方案,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连续两次(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可解除隔离出院。出院后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居家期间的注意事项如下:

一是居家隔离期间不允许外出,与家人共同居住时要佩戴口罩,有条件一定要单独居住,与家人分离,在单独的房间保持房门关闭,与家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

二是治愈的患者身体可能还没有完全康复,所以仍需合理饮食,适当进食一些有营养的食物,尽量避免吃油腻、高盐、高热量的食品。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

三是减少活动区域,居家隔离观察者出入的活动区域,其他家人最好不要出入,不要产生重叠。若是产生重叠,则需做好通风和消毒,并对隔离观察者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房间不应使用空调,特别是不能使用和其他房间共通的中央空调。

四是吃饭器皿需要注意,隔离观察者不与家人共用碗筷、杯子、毛巾、床上用品等物品,注意咳嗽的礼仪和手部的清洁,注意生活习惯、注意健康饮食,保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

五是做好室内消毒,每个房间做好通风。做好家庭物品的消毒等。作为家人也要注意不要接触到观察者的分泌物,特别是唾液、痰液等。

六是每日自测体温,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发热、乏力、咳嗽、咽干、咽痛、腹泻等症状。要配合医院的定期回访,如果身体有任何不适要及时告知医生。

避免感染 防护先行

目前,我省疫情防控工作处于胶着对垒的状态,除了医护人员外,各行各业还有大量非一线人员也在参与抗疫,对于这些人员应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呢?

彭丽萍说,非抗疫一线工作人员从总体防护原则上跟一线人员是一致的。根据接触人群选择防护服、隔离衣或工作服;要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特殊人群如医护人员、接触可能感染人群接触的物品或分泌物或排泄物等人员、医院就诊人群、志愿者等要佩戴一次性N95口罩,口罩在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同时要注意减少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尽量避免人员聚集;养成勤洗手的习惯;个人独处、自己开车等感染风险较低时,不需要佩戴口罩。一些特殊事项需要注意:一是佩戴口罩时要使口罩完全覆盖口、鼻、下颌;口罩鼻梁两侧的金属条要紧贴鼻梁,之后调整好口罩,使口罩周边充分贴合面部;佩戴N95口罩后需做面部闭合性检测,用双手掌盖住口罩,用力呼气评估是否有气体泄漏,调整绑带直至无泄漏;用力吸气,如没有气体从口罩四周漏入,说明口罩与面部密合良好。摘口罩时需要注意:不要触碰口罩的外表面,因为可能会感染自己;不要触碰口罩的内表面,因为如果自己是病人,可能会感染别人;不要触碰别人使用过的口罩,因为可能会交叉感染;不要直接把口罩放在包里、兜里等处,因为可能存在持续感染风险;处理完口罩之后,一定记得洗手。摘口罩时要用手指轻轻挑起绑带,摘下后最好放入塑料袋等密闭起来处理。

二是电梯既是密闭空间,又被频繁使用。疫情期间,乘坐电梯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进入电梯间前,应全程规范佩戴口罩。等候电梯时,遵守乘梯秩序,站立厅门两侧,不要直接面对面接触其他乘客。电梯轿厢内人多时,请等待下一趟,错峰搭乘;接触电梯按钮等公共物体表面提倡使用避污纸,电梯内尽量保持距离,不近身、不逗留;乘坐电梯后应及时洗手;低楼层时,尽量选择走楼梯。

三是很多志愿者作为非医护人员,要加强穿脱防护服的培训,牢记脱防护服比穿防护服更为重要。脱防护服时在脱下手套前要接触防护服的外表面,手套脱下后要接触防护服的内表面,防护服脱下后应当是内表面朝外,将外表面和污染物包裹在里面,避免污染物接触到人体和环境,脱下的防护服应有固定的医疗垃圾回收处收回。

四是对于生活垃圾的收集和清运也是不容忽视的部分,生活垃圾要做到日产日清。处理垃圾的工作人员要注意每日监测体温,穿好工作服,戴N95口罩及一次性橡胶手套,工作期间要确保口罩佩戴符合标准。制定完善的垃圾处理消杀流程,确保收运作业全程无死角消毒。垃圾处理结束后,工作人员也要注意对自身的消毒和处理。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