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是第三十二个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是“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权益”。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的关键。近年来,社会各界助力残障群体心无“碍”,加强技能培训和服务支持,让他们融入社会,逐梦未来,在不同的工作岗位贡献智慧,实现人生价值。
强技能培训 稳就业
2022年3月4日,是北京市赢冠口腔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郭大鹏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作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火炬手,他高举火炬,直视道路前方,短短近百米的火炬传递距离,郭大鹏认真完成。
“那天,我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这也是全公司所有残疾人职工的共同荣耀。”郭大鹏回忆起当天,仍显得十分激动。
“十几年来,我们与北京市残联合作,为残疾人进行口腔技师专项培训,并提供就业岗位,累计培训残疾人400多人次,通过就业、增收,让他们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郭大鹏说。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员,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强技能,在人生的赛道上,残疾人也能赛出精彩。
2008年北京残奥会后,郭大鹏发现不少残疾人运动员面临退役后的就业问题。“健全运动员退役后还能从事相关运动项目的执教工作,但是残疾人运动员退役后的选择相对更加有限。”他说。
郭大鹏介绍,公司已同时拥有4名残奥会冠军,并且残疾人运动员职工在集训和参加国内外所有赛事时,工资和社保都由公司承担。目前,赢冠口腔残疾人员工占比超过了50%,公司不仅为他们提供免费食宿,还为他们的生活、工作环境进行无障碍改造,让残疾人员工获得充分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更有信心实现自我价值。
“只有让残疾人员工有傍身技能,才能稳住就业,帮助他们积极融入社会,实现和创造更多社会价值。”郭大鹏说。
创业带就业 惠及更多人
在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水车镇的贫困户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内,“潇湘木业公司”的牌子格外醒目,惟妙惟肖的木雕工艺品经常让游人驻足观赏。这些作品的创作者、公司的老板是40多岁的奉湘波。
襁褓时的奉湘波身患脊髓灰质炎,连续多日高烧不退,最终落下左腿残疾。16岁时,为减轻家中负担,他辍学外出求艺,先后跟随几位雕刻家学艺。学艺八年,奉湘波的雕刻手艺不断精进。
但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奉湘波也深知打工不是长久之计,手中的技能才能养活自己和家人。于是,2014年,奉湘波回到家乡,打算凭借雕刻手艺,自己创业。在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下,为他争取到10万元无息贷款,助力他办起了木雕制作坊。
在紫鹊界山下,奉湘波和妻子开办了一家小门店,开启了创业之路。
奉湘波负责雕刻,妻子负责抛光、做漆。凭借精湛的手法和实惠的价格,奉湘波制作的木雕、根雕大受好评,不少游客爱不释手。一年后,奉湘波一家实现了脱贫,迈出了奔向美好未来的坚定步伐。
产品受欢迎,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但奉湘波招工招徒只有两个标准:要么是残疾人,要么是贫困户。从办厂以来,他的木业公司共带动了430位残疾人学艺、就业,并带领乡亲父老走上致富之路。
尽己所能、自强自立,就能努力成为生活的强者。
“当年我回乡创业,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和支持,现在我想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助更多残疾人和乡亲们开创美好生活。”奉湘波说。
助残疾人就业 仍需久久为功
“十三五”期间,我国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180.8万人,全国共有各类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2700余家,就业服务工作已延伸至县级。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规模达880万人。但残疾人就业还面临技能水平偏低、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稳定性差等困难和挑战,促进残疾人就业高质量发展仍需全社会努力。
近年来,随着部分中央国家机关和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等地专项招录残疾人公务员实现突破,京东、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也推出面向残疾人的云客服、电子商务、居家就业等专属岗位,残疾人就业呈现多渠道、多层次发展。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明确3年共实现全国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100万人的目标。
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副主任、一级巡视员解宏德表示,今后一段时间,针对未就业残疾人,各级残联和相关部门将开展调查、摸清需求,集中精力帮助具备就业条件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实现就业。
让残疾人心无“碍”,“职”面未来,逐梦精彩人生! (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