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共同奋斗“五个必由之路”的重要论断。“五个必由之路”是逻辑严密、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为我们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思想基础、理论支撑、实践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居于“五个必由之路”之首,是新时代深刻理解、科学分析、系统掌握“五个必由之路”的重要着力点。只有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持续进步的根本保证。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历史秘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经成立便承担着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重任。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自我革命并创新性发展马克思主义,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旗帜鲜明地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各方面,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历史和现实证明,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需要四梁八柱来支撑,党是贯穿其中的总的骨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肯定还要经历无数风雨、克服不少难关,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依靠党的领导这个“定海神针”。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国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守正创新、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这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要求。只有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让党的领导更加适应实践、时代、人民的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确保中央政令畅通。要进一步增强制度意识,紧紧围绕新任务新要求,从各环节各层级各方面各领域加强制度建设,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注重培树法治思维和运用法治方式开展各项工作,做好学法、普法、用法、依法的各项工作,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始终确保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
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全面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是党领导各项事业的重要支撑,走好新时代赶考路的重要保障。当前,我们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每一名党员都要有担当的铁肩膀、有成事的真本领。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各项工作的主动权。要在全党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坚持问题导向,促进学习制度常态化。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化手段创新推动各项工作,在传承过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新的发展理念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推动政府机关、群团组织、群众组织的协调性和一致性,集民智、汇民意、分民忧、解民困,让人民群众成为各项工作的“阅卷人”和“裁判员”。构建危机风险防控的预警机制,巧妙应对危机和化解风险,牢牢掌控和驾驭实际工作中的主动权,在砥砺奋斗中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每一位党员都需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奋进姿态,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各项事业走向新胜利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集安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