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添怡)日前记者从省中医药管理局了解到,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各级中医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能力,省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全省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提升工作,并下发了《关于全面提升中医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能力的通知》。要求各级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已设置中医“治未病”科的,要实现提质达标的目标,未设置的要按照“应建尽建”原则全面启动建设。
《通知》要求,已设置“治未病”科室的医疗机构,要完善配套设施设备。设备配置应与中医医疗机构中医“治未病”服务功能、医技人员医技水平、开展的服务项目及工作量相适应。
配齐配强人员队伍。其中专职医护人员二级中医医院应当不少于5人、三级中医医院应当不少于6人,中医类医护人员比例不低于70%;二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应当有一名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执业医师;三级中医医院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执业医师占科室医师比例不低于20%。
针对中医服务项目,《通知》中明确要求,“治未病”科开展的中医服务项目应当不少于5项,主要包含中医体质辨识,中医经络、脏腑功能、血气状态评估等健康状态辨识及评估项目;开具健康处方、养生功法示范指导、中药调养咨询指导等健康调养咨询服务;针刺、灸法、拔罐、推拿、穴位贴敷、埋线、药浴、熏洗(蒸)、刮痧、砭石、音疗,及热疗、电疗等其他理疗技术的中医特色干预技术;膏方、养生调养茶饮等的产品类。
强化中医“治未病”文化宣传。各级公立中医医院应根据本单位和“治未病”科的实际情况,在环境形象建设上注重体现中医药文化特点,在“治未病”科、医院广场及有关区域加强中医“治未病”理念和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医院网站应设立内容规范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专栏或专题。通过组建专家团队和中医健康讲师团进社区、进单位、进校园,开展中医药健康巡回宣讲。编制实用性的中医科普养生资料,营造良好的中医“治未病”健康文化氛围。
同时,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公立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切实将加强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治未病”科建设纳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和中医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统筹安排、重点突出、同步推动,突出创新发展。
省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治未病”科室建设工程启动后,省中医药管理局将依托省级中医治未病质控中心等对各级开展“治未病”科建设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并作为下一步支持相关科室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治未病”科室全覆盖,全面提高我省中医医疗机构防病治病能力,积极助力“健康吉林”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