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夏始,万物渐显繁茂之势。
在吉林,抗疫的征尘还未散尽,在复工复产的紧锣密鼓间,各个项目建设现场也逐渐地火热起来。
继4月28日全省二季度项目集中开复工活动以来,在白山松水间,机器的轰鸣声次第起伏,建设者们的汗水尽情挥洒——
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错过的进度赶上去,吉林正在全力克服疫情带来的巨大阻力,跑出项目建设的“加速度”。
●迅速反应,积极应对,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大型挖掘机和工程车整齐排列,戴着口罩和安全帽的工人们整装待发,一块块展板图文并茂地介绍开复工重点项目……这是4月28日我省二季度项目集中开复工活动的现场。
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432个,总投资3640亿元,我省在前期组织各地有序开复工基础上,迅速掀起项目建设热潮,提振社会投资信心,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项目建设影响,推动全省项目建设全面恢复。
近年来,我省项目投资始终保持高速增长。今年前两个月,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居全国第9位。3月份以来,疫情突袭对全省投资和项目建设造成很大影响,停工项目较多,受疫情影响最严重时全省停工项目达到1081个,长春、吉林两市项目基本全部停工,占全省一半左右。一季度,全省投资下降31.8%。
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住经济基本盘,是吉林必须扛起的责任担当。
“今年3月疫情暴发后,省发改委迅速反应,积极应对。”省发改委副主任刘日昊表示,省发改委会同省直相关职能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加快项目建设的若干措施》,明确7大方面26项具体工作措施。
这些措施既有服务举措,也有奖励机制,同时也对项目谋划和招商以及组织保障制定出详细的推进办法。
另外,我省第一时间组织14个项目保障部门,抽选精干力量,成立了项目建设专班,加强形势把握和调度分析,最大限度降低疫情的影响;立即实施“日调度”工作机制,每日动态监测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复工、停工等情况,跟踪推动项目加快实施,确保项目复工不减速;快速建立省直部门“直通车”制度,全天候对接疫情期间项目建设问题和需求,及时转办给相关职能部门,加快协调解决,推动项目建设“不停摆”;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全力支持项目建设。
据了解,年初以来,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平台共审批项目1652个,总投资3198亿元,其中,疫情期间审批项目406个,总投资585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44.6亿元,支持全省147个项目建设。
我省还将向6月底前获得施工许可证的新建项目给予工作经费奖励,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倾斜,加大用地、能源、能耗等项目要素保障;优化投资项目服务,对重点投资项目行政审批事项,实行特事特办、即来即办、随时约办。
将疫情对项目建设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以项目建设的加快推进持续激发振兴新动能。刚刚经历了疫情大考的吉林,正在掀起新一轮全面聚焦项目、全力攻坚项目、全心服务项目的热潮。
●全省同频,上下一心,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4月28日举行的全省二季度项目集中开复工活动意义非凡。
全省同频,各地联动。它传递出吉林奋力掀起项目建设高潮,要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强烈信号。
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它表明吉林正在把工作精力迅速集中到项目建设中来,要用最快速度消除疫情影响。
复工复产,凝聚信心。它强化全省上下通过抢抓项目建设进度的决心,从而大大提升了社会投资信心。
随着几十辆工程车的鸣笛声响,辽源市东丰国际梅花鹿产业创投园项目开复工现场一片沸腾,4月28日,辽源市集中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35个,总投资达121.8亿元。截至目前,辽源市春季集中开工项目已复工55个,复工率达96.5%,其余项目预计6月前全部复工。
全省28个公路建设项目、7个续建高速公路项目也已实现复工复产。
在长春地铁5号线项目现场,“开路先锋1号”盾构机隆隆作响,随着巨大的刀盘轰然出洞,鲁家屯出入口左线顺利贯通。
在吉林化纤国兴碳纤维公司3号车间,随着设备启动,黑色的碳丝缠绕成筒,吉林化纤首条35K风电专用大丝束碳化线一次开车成功,这标志着年产6000吨碳纤维项目首条生产线顺利开车。
沈白高铁白山段配套电力迁改工程全面复工复产,目前项目已完成4基铁塔的组立施工,完成1条光缆及上导线的施工。沈白高铁白山段174.6公里,预计2025年建成通车,届时将结束白山市不通高铁的历史。
磐石市龙昌新能源年产2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原计划今年下半年竣工。受疫情影响,企业施工进度一度放缓,当地政府在施工材料运输、工程车辆以及施工人员进场等方面,跟踪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目前,项目建设正在追赶工期,预计于8月竣工投产,达产后可年产2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年实现产值5亿元。
通化安宇生物制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3月中旬开工建设,项目投资20亿元,达产后年可实现10亿剂疫苗的生产能力。连日来,项目抢抓工期,以最短时间完成土建基础施工,目前进入项目主体的砌筑施工阶段,施工进度已经达到整体进度的30%。
你追我赶,全省项目建设在这个春夏之交迸发出别样的温度与力量。
●冲破阴霾,克服困难,长春从疫情重灾区到项目建设引领者
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长春市坚定信心决心,拿出真招实招,紧锣密鼓推进洽谈项目尽快落地、签约项目尽快开工,以高质量项目建设为“六城联动”赋能。
在位于长春市九台经开区的中古医药产业园,楚天华通医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项目建成后,将作为年产5000台套医药装备的智能制造基地,年产值达到50亿元至100亿元。”项目工程副总指挥樊树江介绍,自4月9日长春市九台区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后,他们积极准备,于4月14日实现复工复产。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计划今年完成建设,项目安全总监赵旭告诉记者:“项目建成以后,将有助于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推动医药、医疗器械、防护用品、应急物资和美容美妆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对于很多奋战在一线的建设者们来说,今年格外不平凡。抢工期,赶进度,建设者们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的农安县,总投资35.9亿元的长春城开农投绿色循环畜牧产业示范园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肉牛养殖、良种繁育、屠宰加工、饲料生产、粪污处理”为一体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在政府帮助下我们顺利实现点对点复工和封闭施工,我们要力争年底竣工达产。”项目负责人宋广文斩钉截铁地表示。据了解,这个项目达产后可存栏育肥牛10万头,年出栏18万头,实现销售收入32.41亿元,利润4.08亿元,为我省千万头肉牛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主动仗,也是当前长春市面临的重大课题。
作为国家级新区,长春新区结合实际,探索破解之法。深入实施“挂图作战+五张清单+一项一档”项目精细化管理模式,全力以赴抓项目、稳投资,力争全年开复工项目270个,总投资2850亿元,项目总数和总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30%。
今年年初,长春市计划建设5000万元以上项目1100个,为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带来的影响,全市进一步加大项目挖潜力度,力争全年建设项目达到1328个,固投增长10%以上,预计上半年项目开工率达到90%以上,项目复工率达到100%。
伴随着这些大项目、好项目的集中开复工,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爆发点正在春城孕育形成。 (本栏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