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区域传真·白山

奋进正当时

——写在长白山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强势启动之际

本报记者 王春宝 金泽文

首批首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长白山国际度假区。

施慧达药业集团秉承“自主创新 报国惠民”的企业理念,以“创新”为动力,与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同频共振,用科研创新产品为民众的健康服务,用持续创新的发展成果,为吉林全面振兴作出贡献。企业连续多年成为白山市纳税状元。图为施慧达药业生产车间。

白山市深入挖掘世界稀有硅藻土优势资源潜力,推进精细生产、精深加工、精品营销,加大技术引进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核心竞争力。图为白山市和一硅藻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沈阳至白河高铁项目建成,将带动沿线旅游资源开发和产业优化升级。由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承建的全线第二长大隧道——吉林TJ-6标长青隧道,争分夺秒保工期、昼夜不停抢进度,目前已累计完成正洞进尺830米。图为隧道进口施工现场。

河口画家村、青山湖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签约,水利水电、新能源开发项目签约,影视基地、长白山康养文化旅游胜地项目签约,纳米钙产业园区项目、抽水蓄能建设项目、速冻食品生产和农副产品冷链加工仓储物流建设项目集中签约……近日,长白山中、南、北三大生态经济区协同发展启动会议相继召开,在中部的启动会议上,7个项目成功签约,计划总投资161亿元,拉开了长白山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大幕。

建设长白山中部、南部、北部三大生态经济区,是破解“有山头无腹地”“有项目难落地”“有产业没土地”“有资源没品牌”的重要举措,也是充分发挥长白山辐射带动作用的有效路径。白山市与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将不断巩固提升长白山地区生态、绿色、资源、特色等优势,让高端生态变成高端产业、特色资源变成特色产品、生态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一体发展、联动发展、协同发展,打造绿色转型发展新高地,全力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

中部生态经济区:

率先发展立潮头

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蕴藏人参、矿泉水、道地中药材、冰雪、煤炭等世界级资源,以万达、鲁能为代表的旅游产业,以农夫山泉为代表的矿泉水产业,以施慧达为代表的医药健康产业,这些都是长白山区域经济发展的顶梁柱。中部生态经济区体量较大,在长白山区域发展中起支撑作用。中部稳,则南北稳;中部兴,则南北强。中部地区将扛起长白山区域发展的大旗,苦干实干、进而有为、率先发展,打排头、站先锋。

——夯实“生态”和“能源”两大基础。巩固生态优势,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加快水土流失、黑土地保护、矿山修复、湿地保护等综合治理,实施第三个“十年绿美白山”行动、长白山三江源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长白山森林生态保育、江河源头区涵养林建设、黑臭水体整治、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东北森林带、流域治理造林等重大生态工程,筑牢生态屏障。

突出能源保障,开展产需衔接活动,梳理中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清单,搭建产需合作平台,推动煤炭、电力等能源充足供应。

——做强“文旅”和“健康”两大支柱。在继续打造登山观景、畅游边境、品味民俗、重温红色为代表的文旅产业项目的同时,精深开发集聚游船、戏水、赏景、观演等多感体验元素于一体的水上旅游精品线路,让游客既能上得了山,又能下得去水,真正释放出世界级名山大川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发展冰雪旅游,加快奥林匹克冰雪运动中心项目建设,探索发展“冰雪+运动+旅游+康养+文化+培训”等新业态。丰富乡村旅游,突出文化赋能,挖掘特色村落,结合自然景观、美丽乡村、淳朴民俗、历史文化等元素,打造更多画家村、民宿村、民族村。并以乡村旅游为切入点,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的丰富性、生态文化的独特性等优势,调动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性,带动绿色食品、特产加工等一二产发展,在乡村率先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

全力打造产品众多、链条齐备、特色鲜明的健康产业。大力发展人参产业,全力实施长白山人参种业振兴工程,全面提升长白山人参产品质量和药用价值。延伸发展矿泉水产业,扩大饮料、母婴水、气泡水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比例,支持企业利用本地特产浆果、茶品等资源开发新型产品,促进共赢发展。深度发展中医药产业,利用万良人参交易市场、靖宇道地药材交易中心、北国食药产业园等先天发展优势,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尽快实现新品研发。

——突出“项目”和“招商”两大抓手。按照“五化”闭环工作法,抢抓项目建设“黄金期”,坚持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两手抓两不误,在确保施工安全和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沈白高铁、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经开区冰雪康养度假小镇、浑江鎏金岛休闲度假区、抚松长白山国际旅游职业学院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专班推进、专人负责、及时调度,确保满负荷安全施工。

精准招商引资。突出以商带商、以企引企,引进战略投资者、总部基地、研发中心、孵化平台,在大项目引进上实现新突破。持续深化“五个合作”,积极参与省内外商贸活动,充分采取线上招商、云上洽谈、视频签约等形式,吸引更多企业投资落户。

——破解“融资”和“创新”两大难题。聚焦国家政策和招商引资,着力破解融资难题。探索搭建融资平台,用市场化的手段筹措注册资金,构建一体化发展“共同体”。多措并举推动创新发展,树立“高手在民间”的思维,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创新扶持力度。抢抓政策机遇,有针对性地扶持中小微企业争取政策,让政策红利及时送达,注入新动能。

借助外智外脑,继续与清华、吉大等省内外高校深入对接,支持中小微企业建设创新平台、参与国家科技研发重大项目,全面提升创新驱动力、要素集聚力、功能承载力。

——改善“交通”和“城建”两大环境。不断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功能品位提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加快推进互联互通,有效打通断点、堵点、盲点与痛点,切实做到中部生态经济区的道路交通干线互联互通。

加快城市提档升级。坚持规划先行,立足长白山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禀赋特色,统筹布局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高水平、高起点、高标准做好松东一体化、生态经济区一体化协同发展建设实施方案等规划设计,引导工业企业集中、集约、集群、集聚发展。按照沿山沿水沿绿组群发展理念推进中部城市群建设,完善城市开发强度、建筑高度和形态色彩管控体系,依山傍势塑造反映地域文化的“白派”建筑形态。加快推进人民艺术公园、轮滑运动公园等各类公园建设,在兼收并蓄中彰显诗意栖居的城市美学价值。

南部生态经济区:

加速转化促振兴

生态本底好、文化底蕴厚、发展基础实,是长白山南部生态经济区最鲜明的特点。这里森林茂密,4个县(市、区)都是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饱含负氧离子的清新空气、III类以上水体的清澈江河,造就了全省首个“中国天然氧吧”、东北唯一的“中国长寿之乡”和“全国二十家低碳避霾旅游胜地”,是名副其实的“生态之乡”“长寿之乡”“休闲之乡”。临江市是“东北抗联”的游击区,是“四保临江”的主战场,是“抗美援朝”战略补给的大后方,红色文化薪火相传。长白县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县,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民族文化气息浓厚,浓郁的朝鲜族特色饮食、服饰、礼仪等民俗文化具有极强的感召力。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委会池南区是建州女真祖居地,承载了厚重的长白山历史宗教文化。以松岭雪村、锦江木屋村等为代表的乡村游,以鲁能胜地为代表的冰雪游都独具特色。随着白临和松长高速、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等重点交通项目的启动实施,制约南部区域发展的最大瓶颈问题将不复存在。区域内有国家一类、二类口岸各一个,长白、临江省级边境经济合作区、长白互市贸易区,对外开放潜力巨大。

——创新共建,做强优势产业。做旺特色文旅产业,深度开发边境观光、休闲度假、跨国体验等边境旅游产品,开发沿鸭绿江边境旅游风光带,打造边境旅游目的地。深入挖掘历史、民俗等文化资源,开发朝鲜族民俗节庆、民俗度假等旅游产品,建设一批民俗特色小镇、古村落等精品旅游农业庄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提升红色旅游发展水平。深度挖掘健康旅游资源和长寿生态集群优势,用好“长寿之乡”品牌,开发长寿养生特色旅游产品。丰富乡村旅游,打造更多画家村、民宿村、民族村。放大“冷资源”优势,改造升级特色村落。

做精绿色食品产业,加快推进形成以人参、山野菜、山珍野果、食用菌等林特植物加工,以林蛙、冷水鱼等特种经济动物加工为主体的林特产品加工生产基地,打响长白山原生态、无公害高端品牌。抢抓机遇,全力实施长白山人参种业振兴工程,在人参精华提炼、中医药品研制、高端产品开发等方面实现破题,全面提升长白山人参产品质量和药用价值。

做大矿泉水产业,加强矿泉水整体品牌建设。创新研发产品,开发技术含量高的保健型、中老年型、青少年型、母婴型矿泉水和矿泉茶饮品等中高端矿泉饮品。充分利用长白山区域山核桃、软枣子、五味子、蓝莓等优质、丰富的山珍资源,积极开发功能性矿泉饮品,进一步提高矿泉水的附加值。

做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协同谋划实施抽水蓄能项目,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强化科研攻关,延伸硅藻土产业链条,推动硅藻土系列高端、高值化产品产业项目、食品级医药级硅藻土过滤材料等重点项目建设。

——开放共赢,提升资源配置能力。积极参与重大经贸交流活动,突出以商带商、以企引企,引进战略投资者、总部基地、研发中心、孵化平台,在大项目引进上实现新突破。充分采取线上招商、云上洽谈、视频签约等形式,吸引更多企业投资落户。推动跨区域高效协作,全面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创新升级与长春、湖州、杭州合作模式。积极深化国际合作,加快边境口岸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与日本、韩国在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医疗康养等方面合作。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把“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进行到底,打造便捷连通的政务服务网络,加强区域政务服务联动“打包”,实现行政许可结果互认、数据共享,更好地发挥撬动作用。

——民生共享,提升满意度,增强获得感。加快推进白临和松长高速公路、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白山段、国道G612漫临线等国省干线建设,实现抚松县、长白县、临江市、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委会池南区互联互通。实施长白山特色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共筑特色文化发展高地。

北部生态经济区:

奋力攻坚绘蓝图

打造以升级版的二道白河特色小镇为引领,集多类型绿色业态为主的特色小镇集群,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产业。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北部生态经济区将全力打造吉林省东部全域旅游集聚区、白山—长白山经济社会快速协同发展的动力引擎、白山—长白山生态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强保护、筑屏障,不断夯实绿色发展根基。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大力实施流域治理、水质提升工程,推进松花江等重要水源涵养地生态治理。推进保护河流水系、生物迁徙通道等生态廊道建设,强化廊道、水网和区域生态系统的连通性。提升生态治理水平,实施长白山三江源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长白山森林生态保育、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等项目。巩固环境保护成效,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高水平保护。

——塑品牌、丰业态,做大做强旅游支柱产业。以长白山—松花江旅游经济带为载体,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丰富旅游业态,抓好“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业态服务,紧盯市场需求、游客期待,打造更具创新体验和消费选择的业态布局。大力发展冰雪旅游,探索度假、康养、运动、冰雪、冷热泉相互融合等新业态。依托北部区域水系、地形等独特优势,打造集戏水、赏景、观演等体验于一体的沿松花江三湖旅游带。深化文旅融合,紧紧抓住“长相守 到白头”的旅游文化核心,长期并重复性打造以“情”带“游”的旅游文化内涵。把历史文化、森工文化带入现实生活,加快推进长白山神庙遗址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推动露水河、泉阳国家森林公园联动发展,不断丰富休闲文化游、民俗文化游、历史文化游等业态产品。做好乡村旅游,努力打造画家村、民宿村、民族村、农家乐,早日形成新业态。

——勇攻坚、促发展,全力推动经济稳定向好。抢抓项目建设“黄金期”,加快推进长白山神庙市政道路及其配套工程、冰川时代、农夫山泉生产线技改、安东参业人参深加工及食品精加工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专班推进、专人负责、及时调度,确保满负荷安全施工。持续深化“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完善“互联网+”体系建设,以信息化为支撑,打造区域便捷连通的政务服务网络,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积极探索推动行政许可结果互认、数据共享等模式,打破发展壁垒。

——扬优势,挖潜力,优化拓展生态产业体系。坚持旅游主导产业地位不动摇,打造以旅游产业为主、多种产业为辅的发展格局。大力发展旅游商品产业,推动旅游商品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持续放大“长白山礼物”品牌效应,让长白山特色文创、特色物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水资源产业,依托优质矿泉、温泉资源,加强矿泉水整体品牌建设。谋划建设特种经济作物加工生产基地,加强人参、灵芝孢子粉生产基地化、标准化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打响长白山原生态特色物产品牌。

——强招引、谋共赢,持续推动项目落地见效。坚持项目为王,围绕全域旅游、医疗康养、休闲度假、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进行谋划包装,储备一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项目。搭建招商引资平台,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对象、重点项目,瞄准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高频次、高效率、高质量开展“走出去”精准招商。做深做细做精前期工作,提高项目包装水平和成熟度。强化服务保障,倾情倾力为企业排忧解难,推动助企纾困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强化要素保障,进一步加大土地收储力度,推动水电气暖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动一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影响的重大项目落地。

长白林海,郁郁葱葱。长白山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强势启动,向着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奋力前行。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