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长春学习、工作,已经整整35年了。长春你好,这是我由衷的心里话。
因为诸多的改变,随着岁月匆匆,有些人和事留在了记忆里,一时想起,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当年筚路蓝缕的有志青年,找到了人生伴侣,享受着家的温馨,现在儿子长得酷似我的当年,且境遇之好更是我当年无法比拟的。长春给予我家庭,更让我圆了几十年的文学梦。长春,这座有人情味、有幸福感的城市,对我来说,是独一无二的。长春,你好,你真好!
三十多年来,市民的称号对于我而言,最为珍视和看重。作为长春人的一分子,城市的历史性变革及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每每想到这些,我对长春的情感便日益深厚。
自学成才的故事,在自己的身上演绎,更让我对这座城市产生亲近的理由。上世纪90年代初,进城4年的我,怀着久久的文学梦,一边打工,一边写作。凭借一腔执着,我常常求教各路师门。未想到的是,1993年10月,市级工会开展的职工自学成才评比活动,给我带来进城以来的第一次机会。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电话联系了市级工会。当时,和蔼可亲的霞老师,微笑如春风般接待了我。更未曾想到的是,当年12月,梦寐以求的证书和文件下来啦,市级工会接纳了城市边缘的一个游子,让我对前方的道路,不再迷茫。这个证书,在某种程度上,它代表着过去,也代表着我的一种“文凭”。1994年12月,天大的幸运降临下来,经过几次在比较中选拔、在选拔中比较,我被同样曾是自学成才的领导慧眼识珠,录取到群众文化馆的文学部,一个社会青年的命运就此改变了。由此,我跟老师学,和同事交流,逐渐承担起了全民艺术普及新的工作使命。
在长春的幸福故事,继续发生在我身上。那是1996年上半年,我在《吉林日报》上看到工会自学成才评比启事,写信咨询联系人锋老师。几天后,我接到锋老师的回复,经过成果准备,逐级报送,完成了申报程序。6月,在省级工会的通报上,我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得到了证书。一封信,及时得到回复;一个诉求,来回四角钱圆满完成。至今回想,仍让我动情。
我在美丽的长春,实现着我的文学梦。作为长春市一名文学辅导干部,2001年,新的选择不期而遇。当年上半年,我受单位指派,到长春4个社区开展为期半个月的调研活动。这是进城以来,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社区。写调研报告时,我一边听取相关基层文化馆的意见,一边到有关社区征求意见,一边咨询专家修正,一边梳理品牌文化的特点。之后,这份调研报告获得了文化部群星奖,继文化部群星奖后,作品又获得了长春社会科学成果奖。
回忆来长春的一幕幕,经过的事情,遇到的好人,产生的善举,往往就在不经意之间,一点儿都没有刻意过。那一幕幕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没有走远,沉淀在心中,犹如昨天发生的一样。
你好长春,发自于心底,发自于感动,发自于感恩。我爱这座充满希望的城市,爱这里勤劳善良的人们,爱春城每天像朝阳一样,带给我诚实和憧憬。祝福长春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