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2版:要闻

老兵段学勤:

传承军人好家风

本报记者 赵梦卓

青年时期,家中兄弟三人上阵杀敌,为祖国安定作贡献;退伍后不忘初心,教育后辈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儿孙受其影响参军入伍,个个表现突出。他,就是老兵段学勤。

日前,记者来到敦化市青沟子乡采访段老。1928年,他出生于安徽省宿县一个偏远的小村子,兵荒马乱的年代里,生活格外困难,一家几口人守着3亩贫瘠的河滩地,一年到头也收不了多少粮食。

“在我小时候,父亲就时常讲岳飞精忠报国、戚继光抗击倭寇的故事,教育我们要报效祖国。”段学勤听得入神,心中深深埋下了一颗爱国的种子。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前线战火纷飞,需要后方大量的兵源补充,段学勤的大哥随即入伍。面对快到阵地的敌军,他拎起刺刀奋勇杀敌,最终还是倒在了战场上。哥哥的牺牲给段学勤很大触动,他下决心也要参军。

1949年,段学勤正式入伍。当时的他刚刚结婚几个月,在爱人的支持下踏上了战场。“我的职务是通讯员,同时也承担警卫员的角色。战斗打响后,我立马成为一名战士。”段老说,当时部队条件艰苦,青黄色的粗布军装穿到发白,补丁再加补丁。“老百姓家就是办公室和宿舍,竹棚就是指挥所。装备也十分简陋,我们就用小米加步枪。”

在渡江战役中,段学勤所在的部队先后解放了贵池、铜陵、芜湖等城市,他也凭借突出表现在战役中获得一次二等功。1953年,段学勤参与修建淮河,获得三等功。

为了能够让下一代铭记历史,段学勤时常给晚辈讲述激动人心的战斗故事。“我们三个兄弟都上过战场,二哥段学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杀敌,多次负伤,胳膊致残,胸部、背部都留下了‘光荣印记’。我希望子孙们能吃苦耐劳、厉行节约、乐于助人,爱家更要爱国,把良好家风传承下去。”

已经九旬高龄的段学勤,经常帮助村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无论我多大岁数,能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是我的责任,我随叫随到。”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