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在吉林省蛟河市拉法街道海青村,村民们普遍有一个看法:“在村里没有什么别扭是不能敞开唠的,如果没谈拢,那就再谈一轮。”村里的“六六议事堂”是村民畅聊村务、化解矛盾的地方。每月逢“六”的日子,村民会自发前来,见证邻里间如何“化干戈为玉帛”。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中摸索出的“六六议事堂”,搭建了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多部门联动、公共法律服务共同参与的闻民声、解民忧、议村务、促发展新平台,议出了基层治理新气象,是一个联系群众、为群众送政策、解疑难的好尝试,我们要为这个议事和矛盾调处新模式点赞。
早在2019年,蛟河市委政法委和蛟河市司法局深入村屯,梳理当地矛盾纠纷的成因和规律,推出试点,主要以化解纠纷为主,司法部门还与法院沟通,引入法官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多元化解纠纷。后来,“六六议事堂”逐步推广,所议之“事”涉及到基层组织和基层治理及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六六议事堂”还有村里的“乡贤”长期参与其中。小到几百元钱的债务纠纷、一片栅栏的“占地”纠纷,大到村里如何新建垃圾池,都能在“六六议事堂”得到解决。
从形式上看,“六六议事堂”进行议事时,不论是到场的村干部,还是长期参与的“乡贤”,或是受邀的法律专家,都是平起平坐地与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彼此都能敞开心扉说真心话、毫无顾虑讲实话,对问题的解决也能由衷地出好办法、提好建议,这些都为“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写下鲜活注脚。
从参与主体看,到“六六议事堂”参与议事的群众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街坊邻居,彼此间没有生疏感。面对问题时,村干部不是“坐在办公室想办法”,居民群众也不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以主人翁的姿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分析问题症结,找到解决良策。邻里发生纠纷、家庭出现矛盾时,相关当事人可在此充分沟通说理,促使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