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5版:东北风

云开天地宽

□王霆钧

李前宽导演(中)在拍摄现场

曾拍过《开国大典》《重庆谈判》《七七事变》等史诗大片,开创了中国电影宏大叙事的著名电影导演李前宽,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

2021年春节过后,我接到李前宽导演打来的电话,兴致勃勃地谈了一个合作想法。那是反映陈波儿南下创建北京电影学院的纪录片。李导滔滔不绝,他说,这个咱俩继续合作,我先动笔,然后你来整理成电脑文档。我说行。之后,我们再没有通话,一直通过李导夫人萧桂云导演的微信联系。

我知道,这几年春节李导一家都在外地过年,主要是为了治病。李前宽导演2014年在一次例行体检时就发现了肺癌,且已是晚期。医生明确告诉他只有半年的时间。萧桂云导演很紧张,可是,李导却并不放在心上。医生说是肿瘤四期,他还问还有五期吗?医生被他说笑了,说,你可真幽默,一般人听说是四期吓都吓得半死,你还问有没有五期。李导轻松地说,怕什么,人总有一死。他又说,没事,我配合治疗。于是,他每天除了按医嘱治疗之外,还出去享受太阳的爱抚;带着画夹出去画画,画得非常投入。在治疗过程中曾出现生命垂危的情况,具有大将风度的夫人萧桂云导演临危不乱,果断处置,竟然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经过精心治疗,李导的病情奇迹般好转,几次复查都不错。李前宽创造了一个奇迹。但他的视力却越发不好了,右眼失明,左眼也视力不佳,还好这并不妨碍他思考拍电影和画画。

在他患病期间,他和我合作了几个项目。一个是写他和萧桂云的电影传奇《画里画外》,一个是反映新中国电影初创阶段的电影剧本《东方欲晓》。

关于报告文学,三年前就已定稿。李前宽曾是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虽然退休了,他还是中国影协的名誉主席。我想请他出面和电影出版社沟通,可是他不肯为写自己的书稿说话,我理解他,此事耽搁下来。李前宽萧桂云伉俪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们创作激情饱满。我知道李前宽有很多想法,他随时都会有新点子、好点子。果然,2018年初,吉林省委宣传部召开关于长影创作的座谈会,李前宽伉俪应邀参加。热爱长影、在长影工作多年、为长影争光的大导演提出再为长影拍片的想法。从长春返回北京,我们见面了。听说我正在写长篇纪实《电影之光》,写的是东影创业史,他十分兴奋,便要求我先写电影剧本,他要和我合作。从此,我们的剧本《东方欲晓》创作便开始了。

按照李导的想法,在长春找地点,搭起东影在兴山的厂区等场景。先拍《东方欲晓》,接下来,拍张笑天的遗作《帝国阴谋》,那是直接反映“九一八事变”的大题材。他还要拍其他影视作品。我提出改编刘迟先生的长篇小说《新民胡同》,也得到李导的赞同。他的想法是边拍边为长春打造一个旅游景地,像浙江横店一样,既可拍电影用,又可供观光旅游。接着,李导又和我操作了几个题材,其中一个就是反映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的作品。

之后,李导一直没有再打电话过来,我以为他一直在忙着写陈波儿的纪录片脚本。直到那年8月12日,突然在网上看到李导在浙江慈溪去世的消息,我震惊异常,不敢相信,便和萧导联系,电话不通。我急忙找李导的制片主任高成惠,他证实了这一噩耗。随后,萧导将朋友的悼念微信转发过来,我大脑一片空白,牙也莫名其妙地疼了起来。

经过多方周折,我终于赶到慈溪,送李导最后一程,并为送别会的召开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我心稍安。当时,各方送的花圈里三层外三层,从大厅一直排放到门外两侧数米,悼词共15分钟,仅送花圈和致电的人名和单位就占用一半的宣读时间。这些,充分说明了李导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

从医生告诉李导他的生命只有半年时间,到他离开这个无比眷恋的世界和挚爱的电影事业,又经过了7年多。任何人都无法战胜的死神,在他顽强的生命力面前,让步了。李导赢得了7年时间,在这7年中,他完成了电影剧本《东方欲晓》和一些文章、画作。

《东方欲晓》是李前宽导演的倾心之作。在李导去世第48天,由中国文联和中国影协联合举办的李前宽导演追思会上,好多人深情地回顾了李导对中国电影的卓越贡献。央视《金光大道》策划柏诚建动情地回忆了一件事,他说,他为李导做了生前的最后一次访谈,李导谈了50分钟,念念不忘的仍是《东方欲晓》。李导是个不轻易落泪的人,可是他谈到东影的前辈袁牧之、陈波儿、田方和王滨等人时,潸然泪下……

李导从担任总导演那天,他就说,总导演就是总当导演,总在导片子。而导演是没有固定岗位的,只要在为电影的事操劳,就是导演的工作岗位。因此,我认为李导不是倒在养病的床榻上,而是倒在了导演岗位上。

李导无时无刻都在导演的岗位上。萧导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东方欲晓》他已经画出了不少分镜头……《抗美援朝》的电影如何剪辑,他也已谋划好……

这么多事他都没有来得及做,就匆匆离去了。他一定心有不甘。

李导的逝世在网络的大海激起冲天巨浪,怀念他的长文短章铺天盖地。我没有另写,而是把我与王乙涵合作的《画里画外》从中间开始,每一章分成一个段落,重拟了标题在几个群里贴出,像连载小说一样连续发了十几天。每天我都接到反馈,作者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

诗人罗震说:这是一首抒情长调。作家冰夫认为:可读性强。以前的老同事常安建议把李前宽的语言做成标题;编剧、导演韩志君称:作者是“有心之人”。一位网名叫老革的作家说:“你对李前宽萧桂云伉俪的采访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不单单是给读者看的,也是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太珍贵。”

广东著名电影编辑、电影发行人祁海看了,回复道:“李导不仅有政治智慧,而且口才了得,在艺术家中相当罕见。”“霆钧兄本人是编剧,他写的许多影史回忆录,就不是简单地罗列往事,而是从创作人员的角度,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从中总结出对当下及今后的电影创作有启迪意义的成功经验,很有价值!”

我在吉林大学的老师李凤吾先生,先是在微信上看了部分章节,回复我:“纪实性、艺术性、耐读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不仅揭示了影片创作的过程和内幕、背景,更突出了影片创作者的艺术追求、创作艰辛和人格魅力,是有价值和感染力的!”

为了先睹为快,李凤吾老师又把我的电子版索去。他已是八十高龄了,没用几天就看完了全文,又认真回复我:“看完了《画里画外》电子版,真实生动,台前幕后,多为不为人知的影片背后的故事和曲折,以及主人公的奇思妙想和高尚人格展示,传记性、艺术性俱佳,比看电影还过瘾。说起来,我与李前宽、张笑天是同龄人,我也是1959年入学,1964年大学本科毕业,张笑天则是1960年入学1964年毕业。他们是这个年龄段中的佼佼者。看了你的记叙,更了解了他们的杰出成就和对中国电影事业的杰出贡献!张笑天是电影编剧圣手,李、萧是多部电影名作的导演,早已家喻户晓,影史留名!但李对中国电影事业银幕外的杰出贡献,从你书中才了解到:如央视电影频道的开通、中国电影博物馆的建成、各地特别是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促成等,是泽及后世的壮举。应该为他们和你的揭示点赞!”李凤吾老师边看边为我改正错别字,让我感动。我在毕业将近半个世纪之后,仍能得到老师教诲,真是一件幸事。

我在电影学院编剧进修班有一个微信群。他们看了部分章节之后纷纷出谋划策。北影萧矛更是主动和电影出版社联系,引起了他们的关注,编辑甄晓文很快同我联系上,不久,便同我签订了出书合同。

我将此事告知萧桂云导演,她很高兴,并为本书提供了图片。在李导逝世一周年的时候,《画里画外》以精装本出版发行了。我想,倘若李导泉下有知,一定甚感欣慰。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