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强调,深入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等重大工程,持续打造系列“吉字号”食品肉品著名品牌,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秸秆变肉”工程是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打造万亿级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的必然要求,是构筑吉林农业发展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的重要途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吉林农业的特色和优势,以实施重大工程项目为抓手,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形成让“四个蹄子”追赶“四个轮子”的广泛共识。肉牛产业是上连种植业,下促加工业,辐射带动第三产业的三产融合发展的大产业,“秸秆变肉”工程以肉牛产业发展为核心,充分利用我省玉米秸秆资源,实施种养结合,致力于打造“吉字号”生态粮仓肉库。作为农业大省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我们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一直以来认真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这篇大文章,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力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十大产业集群”。我们大力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全省上下对让“四个蹄子”追赶“四个轮子”有着广泛共识。我省秸秆产量多,“秸秆变肉”致力于因地制宜整合农业资源优势,通过肉牛养殖过腹转化,解决一系列生产和生态环境问题,促进种植户增收、增加养殖户效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肉产品需求。从产业链条和产业融合角度看,“秸秆变肉”工程推动吉林省肉牛养殖适度规模化发展,肉牛产业日益成为产业链多方向延长、溢出效益良性循环的产业。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肉牛饲养量达580.7万头,同比增长10.8%,创历史最好水平;截至今年8月初,全省肉牛养殖户发展到31.9万户,千头以上肉牛养殖项目55个。“四个蹄子”事关粮食安全与国计民生,将“秸秆变肉”工程打造成追赶“四个轮子”的富民强省工程,必将塑造可持续的、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经济增长模式,为吉林省贡献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肉牛产业。我省地处世界黄金黑土带、黄金玉米带、黄金肉牛带,肉牛品种资源好、良种化水平高,发展肉牛产业的区位优势明显,气候和生态条件适宜,资源禀赋突出。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一要继续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布局产业体系,着力打造东部长白山特色集聚区、中部粮食优势核心区和西部草原潜力增长区,彰显地域特色鲜明、比较优势明显、产业要素集聚、区域协同推进的产业格局,形成小规模养殖与规模化养殖协调发展局面。二要有效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促进肉牛产业链和价值链融合、供应链和创新链融通。围绕优质肉牛种源研发及核心种群壮大、能繁母牛扩群提质、育肥体系建设、秸秆饲料生产供应、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环节逐项落实发展举措,细化实施路径,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三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遵循生态规律,与黑土地保护工作形成良性互动。秸秆资源饲料化通过肉牛过腹转化实现增值,肉牛养殖末端废弃物富含有机物和肥效成分,通过无害化处理、科学还田能有效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秸秆变肉”工程藉此可以推动种植业和畜牧业形成高效的生态循环互动模式。应坚持农牧循环,以地定畜,严格落实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肉牛产业。四要强化要素保障、政策引导和科技支撑,切实提高包括生态效益在内的产业综合效益。
把发展肉牛产业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强调“必须把‘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等在内的全方位的振兴,“秸秆变肉”工程能够助力吉林乡村振兴和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一要做好肉牛养殖的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工作,切实让“秸秆变肉”工程覆盖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向乡村旅游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拓展,通过创新举措,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使肉牛产业综合效益持续提高。二要进一步创新运用专项债券、畜禽活体抵押贷款等政策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开展政策性肉牛养殖保险,为全力做大做强肉牛产业提供金融精准服务。三要大力推广农牧循环和种养结合模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粪污资源就地就近还田利用,走农牧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四要继续打造好“吉字号”食品肉品著名品牌,把肉牛品牌创建与营销作为推动肉牛全产业链建设重要环节。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品牌引领、质量兴农,产业融合、创新驱动,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的原则,充分发挥吉林肉牛产业优势,加快肉牛品牌及其营销体系建设,持续提升肉牛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五要促进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以人才力量推进秸秆饲料产业化进程,推动秸秆饲料向专业化生产、集约化利用、产业化经营转型,打通秸秆饲料化利用通道,促进秸秆资源就地转化、就近利用、过腹增值,把“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实施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