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文化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王秋月 左道

高山草原露营节,为幸福生活起舞。

长白县在文化广场举办七夕—弘扬传统文化主题文明实践活动。

果园村朝鲜族打糕美食展示。

丰收的喜悦,金华乡大樱桃采摘。

夏秋时节,坐落在鸭绿江畔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生机盎然。走进长白县,“文明有礼 向你学习”“垃圾不落地 城市更美丽”等公益广告随处可见,文明、礼让、诚信、环保的氛围浓厚鲜明,极具特色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近年来,长白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把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了特色化的产业发展模式,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2022年,长白县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稳步发展,群众文化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文化惠民落实处

“这几年,长白县的变化真的很大,乡村建设得美丽,街道整洁干净,到处都有热心的志愿者,有啥问题都可以很快解答,文化氛围太浓厚了。”来长白县旅游的游客们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在长白县,居民们主动向前,当起了文明城市志愿者,长白帮客、文艺轻骑兵、“五老”讲师团等数十支服务队伍活跃在街道乡村,“我为雷锋代言 共创文明城市”“点赞长白——你我身边的好人”系列主题活动如火如荼开展……这主要得益于建立了“全民共建”的志愿机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个实践所、87个实践站,围绕“一月一主题”志愿服务项目,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

开展独具特色的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四心”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创新开展“农村垃圾分类”“乡村夜话”“孝善敬老饺子宴”“新时代文明实践银行”四个品牌工作,这些良好的风气传播很快,大家纷纷被这种积极的氛围所带动。孝老爱亲,小家庭其乐融融,城市这个大家庭幸福安宁。

用文化带动着每个人,大家享受着文化带来的洗涤和熏陶。目前,全县累计注册志愿者1.1余万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8.6万小时。长白县紧紧围绕“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核心要义,将精神文明创建融入贯穿到生态强县、七大产业、七项工作、党的建设“1771”发展战略,创新推行“四导五共”工作法,推动创建成果实现“六个更进一步”,努力建设一座“绿水青山文明城”,努力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民心民意更凝聚。

文化育民接地气

“每到一个村,都有各自的文化特色,村里的小广场就是大家的文化阵地,这里有各类的舞蹈,看着大家脸上洋溢着的热情,感受到了居民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只要到过长白县的游客,都有这样的感受。

充分挖掘乡愁元素符号。依托传统民俗文化氛围,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农民文化节、农村电影放映、“阳光工程”等文化惠民演出系列活动,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看新鲜大戏、赶文化大集、享文明新风。开展常态化文化服务活动,举办文艺晚会、广场舞大赛、演讲比赛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深度挖掘红色资源,把党的宣传教育主阵地建在群众身边、建在田间地头、建在农村发展第一线。

组织开展理论宣讲进社区、进村屯活动。组织文化艺术志愿者用文艺演出的形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内容编成通俗易懂的歌舞、小品等深入全县各村镇进行演出,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挖掘草根手艺人,寻脉文化传承人。“我们发现了许多优秀的农村能人,深度挖掘大家的专长,将大家的手艺发扬出去,还能转化成经济效益。”长白县乡村文化建设负责人对记者说。积极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文艺骨干1000多人,发挥其在传统文化保护、手工技艺传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配置,为基层文化惠民注入“新血液”。推出朝鲜族歌舞特色乡村,扶持和培育一批地方特色鲜明、民族风情浓郁的文艺演出队伍,积极推出一批精品演出剧目,把《天地长白》《灵秀长白》等歌舞演艺秀打造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内一流高端文化旅游产品。

截至目前,长白县基本实现了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全县502个行政村乡村文体广场、文艺队伍实现全覆盖。

文化富民助发展

神秘莫测的长白山天池、钟灵毓秀的望天鹅谷、心驰神往的高山草原、矗立边关的千年古塔、奔腾不息的鸭绿江水……长白县已连续3年荣登“百佳深呼吸小城”榜首,灵秀长白,已成为众多游客休闲度假的不二选择。依托县域特色和优势资源, 长白县多措并举促进乡村旅游业态融合发展。

推进文化与农业融合,不断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现代农业庄园,开发田园观光、农事体验、自主采摘等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旅游发展综合载体。

依托全县冰雪经济优势,以冰雪旅游引客,提升全县雪村、雪乡、雪镇建设水平,推进乡村旅游重点村四季常态化运营。推进与红色文化融合,围绕长白县红色文化,将东北抗联、抗美援朝等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推进与森林康养融合,围绕特色林业资源,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打造乡村森林休闲游憩、乡村研学、乡村康养系列产品,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乡村森林康养基地,推动108房车营地建设项目建成运营。强化泥粒河国家湿地公园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生态观光游亮点。探索森林徒步、溪水漂流、现代养生、休闲垂钓等特色森林游产品,逐步形成“赏森林美景、采生态果蔬、住丛林人家、享天然氧吧”的林业旅游新业态。推进与中医药健康旅游融合,依托绿色中草药材、道地药材、食药同源产品及制品等资源,开展中医特色旅游服务,加强优势旅游资源和中医药特色养生保健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在乡村开辟中医药旅游、养老、康养等多样化健康服务,发挥长白县灵芝、野山参、北五味子、对开蕨等中药材的资源优势,促进医养结合,打造一批以中医药健康和养生宜居为主题的特色乡村。

走进长白县,呼吸着新鲜空气,这里的惬意与自在,让人身心放松,徜徉在这里,让人流连忘返。如今,长白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用务实笃行、真抓实干的态度,为乡村文化“铸魂”,把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发展活力释放出来、巨大潜力挖掘出来,真正做到了用文化振兴的活力,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本栏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