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11版:理论

努力做到“经师”“人师”相统一

梁香竹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鼓励中青年教师向老教授老专家学习,“立志成为大先生,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上不断创造新业绩”。思政课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一课”,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教师。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大先生”来讲思政课,才能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新时代,广大思政教师必须胸怀“国之大者”,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

做思政“大先生”,须立圣贤之志。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教师自己就应先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人师者,励志当先。“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先生”之大,首先在于信仰之“高”,修为之“深”,学识之“实”,育人之“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尤其是作为学生成长成才引路人的思政教师,要立身示范,心中始终装着国家和民族,见贤思齐,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忠实践行新时代思政教师的责任担当,善于把教书育人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局,不断提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做思政“大先生”,须强育人之能。古人把教师的职责归结为传道、授业、解惑。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师的基本工作是育人和治学。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授业解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广大教师要“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作为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思政老师来说,必须准确把握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一原则,将“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作为评判“育人之能”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为此,要以“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为目标,加强学习,坚决打牢政治理论功底,强化教学能力提升,用学识魅力、用真理的力量感染学生、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引导学生。要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不断拓宽知识面,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要努力将思政课讲“活”,立足时代发展大势和学生学习成长需求,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创新,用好信息化手段,持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整合各方教育资源,丰富思政课内容,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讲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青年学子释疑解惑、引路领航。

做思政“大先生”,须塑师德之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正为范”就是以德立身的生动体现。汉代思想家董仲舒认为,“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认为,“教师应该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由于思政课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明和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其思想观念、道德境界、理想信念会对学生起着直接的、重要的示范作用,高尚的道德思想能够引导学生分清是非善恶,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完善道德认知;高尚的道德行为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想成为“大先生”,必须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既着力言传,更注重身教,善于以人格魅力、模范行为树立榜样,善于用自己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做让学生喜爱的人,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

做思政“大先生”,须葆仁爱之心。教育是“仁而爱人”的事业,需要教师源源不断、持之以恒的付出和奉献。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没有爱心的老师,不可能教出关爱他人、感恩社会、奉献祖国的学生。教育风格可以有所不同,但爱是永恒的主题。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思政课教师对学生的爱会唤起学生的情感回应,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并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思政课上,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拥有良好的学习体验,提升课程教学效果。要成为思政“大先生”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仁爱理念,坚持严爱相济、润己泽人,把温暖和关怀倾洒到每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个学生都能身心健康,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