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但扶余市三井子镇太安村村民高启明9月13日就开始收割花生,收完的花生正在地里晾晒。“现在由于花生的品种不一样,种植时间也灵活,我们收割的时间也就相对比较早,好多人和我一样,不到白露时节就开始采收花生了。”
高启明说,以前自己做农资生意,前几年听政府宣传,太安村的土地是排水能力强的沙壤土地,比较适合种植花生。他随即利用自己家的土地开始种植,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之后,他又加大投入,开始承包土地,专门种植花生。5年的时间,收入连年翻番,钱袋子也是越来越鼓。“今年种了30多垧地,其中4垧是自己家的地,其余是承包的土地,现在预计1垧地能收获1.3万斤左右花生。”高启明说。
研究新的种植模式让花生增产,是高启明一直在琢磨的事。“种植花生也有几年了,农广校组织的培训班我积极参加,每届农博会我都去参观学习,农业专家来我们村指导时,我也积极向专家请教花生种植知识,目的就是学习新技术,增加花生的产量。”记者从高启明的话语中能够感受到他对种植花生的热情。
“我们村里的几片花生田,从春天种下第一粒种子开始,就一直备受呵护。专家定时到田里查看长势,进行田间管理。有专家在,我们心里特别踏实。”太安村党支部书记韩吉福说。
一直以来,扶余市积极推动高效生态特色农业发展,加快花生特优区建设,做强龙头企业、精深加工、品牌建设,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标准化”的运行模式,花生产业不断壮大,已成为全市第二大支柱产业。“扶余四粒红花生”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引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鲁花集团,花生加工转化率达80%,位居全国领先水平。花生出口量占全国72.3%,全国第一。三井子镇已成为全国最大花生生产基地,获“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称号。三井子杂粮杂豆交易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杂粮杂豆集散中心,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定点市场。
走进三井子镇万顺家庭农场,院子里堆满了待去壳的花生,工人们在机器旁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每年的10月份是最热闹的,农民们卖花生的车一辆接着一辆,院子里收上来的花生堆成小山,特别壮观。”万顺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凤喜向记者介绍,今年已经收购了100吨左右,大面积花生收获以后,农场会成立自己的收购队,走村串户收购花生。收购上来的花生通过多种工序加工,发往全国各地。
“我为什么选择在三井子镇创办农场,一方面是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三井子镇人,当我有了第一桶金以后,就想回来为家乡做点贡献;另一方面,因为这些年三井子镇的花生产业发展得特别红火,营商环境各个方面都不错,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下经营很舒心。”李凤喜说。
花生销售好,关键是这里有杂粮市场。在扶余市一说到花生,人们都会兴奋地提到三井子杂粮市场。扶余县三井子杂粮市场一期工程2004年投入使用,当时收购业户达到428户,年交易量180万吨,交易额80.5亿元。2012年开始启动二期工程,使三井子杂粮市场不断壮大。
规模在不断扩大,好的营商环境也要跟上。近年来,扶余市三井子镇紧紧围绕“群众办事不求人、企业办事不跑路、政务服务不关门”的政务服务目标,着力打造稳定公平的营商环境,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让落户扶余市三井子镇的企业安安心心谋发展。
“好的资源环境与好的营商环境,是我选择在这里办企业的最大动力。我们在这里这几年不愁花生收储问题,资源很丰富。同时,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我们也都感受到了。”位于三井子镇的金郑粮油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经理聂明说。
充足的阳光、肥沃的黑土、优质的水源,以及春季干旱多风、夏季多雨的气候特点,形成了中早熟花生的优良自然环境。时时刻刻将服务企业和服务人民挂于心,创造出优渥的营商环境。两者的有效结合,让扶余的花生产业跑出了发展“加速度”。据介绍,2021年,扶余市仅四粒红花生种植面积就达到36万亩,产量约为1.92亿斤。今年,扶余市花生种植面积达到112.11万亩。通过实际调查,今年预计花生平均单产每亩600斤,总产能达到6.7亿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