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2版:评论

让家长打卡要有“度”

高国春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不少老师会安排家长给孩子打卡,如:阅读打卡、英语打卡、写字打卡、家务打卡、跳绳打卡……

作为一种监督学习手段,打卡有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可如果掌握不好“度”,无形中会成为家长的负担。如有的家长每天打卡要间隔一个半小时,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家长们按老师的意图,既要当导演又要当摄像,将孩子的情况拍成照片或视频上传,忙得团团转;老师将打卡结果通过微信群、校讯通和课程软件等方式公布,再加上当众点评和点名督促,实际上就形成了内卷式的竞争,给家长带来了压力和焦虑。

因此,家长打卡也需“减负”。要对打卡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必要的限制。对打卡内容和过程,应突出重点,不必求全过细,宜简单化。老师也尽量不要公布打卡结果,以免形成比较,给家长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和焦虑。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