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88岁,记忆力衰退,有一天跟我说:“我想起一句歌词,只想起来一句。”说完唱了出来“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我接着唱道“微山湖上静悄悄”。“对喽,对喽。”“《铁道游击队》插曲。”“对喽,对喽!”“秦怡、冯喆演的。”“对喽!对喽!”妈妈瞬间都想起来了,很高兴。
在我少年时,提起铁道游击队,必然想到微山湖,想到枣庄,这是几代人共同的记忆。后来,提到台儿庄战役,也必然想起枣庄,加深了对此地的认知。最近几年,则是因为一首乐曲,对枣庄更生向往之意,《兰陵王入阵曲》。初听不以为意,直到听网上一位专家讲南北朝历史,讲到兰陵王与“全国第二大庄”枣庄的关系,兴趣丛生。
终于有机会来到枣庄,高铁站出来,直接打车去峄城区承水河西岸。车先后经过枣庄几个城区,一路上都在想,哪块土地是高长恭浴血过的呢?司机也一路惊讶,问,承水河公园是许多城市都有的市区公园,你去看什么?我回答,看兰陵王。又问,明朝人吗?我说,1400年前的北齐人。
到了承水河西岸,的确就是一处沿河公园,两岸高楼林立,河堤绿荫遍布,承水河处于枯水期,河床露出不少淤泥,一畦畦被种上了小白菜、大葱等,有居民三三两两沿河散步。据考证,这一带就是高长恭当年的兰陵治所丞县。南北朝的血雨腥风、波云诡谲早已尘埃不存,那也要来此地凭吊一番,吹吹这里的风,沉吟片刻,恍惚片刻,了一个心愿。
兰陵王,中国古代郡王爵,受封的兰陵王历史上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高长恭。高长恭(541年——573年),汉族,本名高肃,族名高孝瓘,字长恭。北齐宗室、名将,文襄帝高澄第四子,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高澄共有六个儿子,惟独兰陵王高长恭的母亲是谁,正史上没有任何记载,使得他的身世扑朔迷离。有一点比较有意思,我国的史籍浩如烟海,光正史部分,就有“二十四史”之多。这“二十四史”中,以南北朝史书为最多:计有《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南史》,《魏书》《北齐书》《周书》《北史》,《隋书》有部分兼顾南北朝,《晋书》则对北朝历史略有涉及。“这样算起来,将近一半的正史,都与南北朝历史有关”,虽然这段时间只有短短的两百年。
兰陵,一个极美的地名,兰陵王,一个极美的男人。《北齐书》赞美高长恭:“温良敦厚,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关于兰陵王的相貌,唐代音乐著作《教坊记》的作者崔令钦还写到:“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若妇人。”唐朝学者段安节:“……有胆勇,善斗战,以其颜貌无威,每入阵即着面具,后乃百战百胜。”南宋进士叶廷珪:“北齐兰陵王体身白哲而美风姿,乃着假面以对敌,数立奇功。”以上种种,应该是对一名男性相貌秀美、有阴柔之气的巅峰评价。何况,这名男性又是戴着狰狞面具厮杀于血肉横飞的战场,古往今来皆是奇绝。
北齐乾明元年(560年)3月21日,19岁的高长恭受封兰陵王。尽管在兰陵,他只生活了三年时间,但从这里出发的戎马生涯成就了他兰陵王的英名,千年之后,他的故事仍被传颂。
王国维有诗云:江南天子皆词客,河北诸王尽将才。乍歌乐府《兰陵曲》,又见湘东玉轴灰。以南北朝时期兰陵王与湘东王作对比,赞美了兰陵王这样的盖世英雄。
段韶、斛律光及高长恭三位大将军被誉为北齐三杰,高是三人中最年轻最有魅力的。著名的邙山之战,北周攻打洛阳,形势岌岌可危,武成帝高湛派三杰前往洛阳救援。高长恭担任中军将军,他头戴面具,带领500名骑兵冲进北周军队的包围圈,成功替金墉(今河南洛阳东北故城)解围。高长恭一鼓作气又杀出一条血路,直突洛阳城下,城上齐兵如惊弓之鸟,疑心有诈,兰陵王“摘下盔胄示之以面容”。千军万马之中,兰陵王风采绝伦,齐兵于是军心大振,内外夹攻,很快迫退周兵。为庆祝胜利,武士们编了《兰陵王入阵曲》,戴着面具边跳边歌,舞者表现了兰陵王指麾击刺的英姿。
其后,高长恭以屡立战功为北齐后主所忌,虽托疾家居,终被鸩死,年仅33岁,谥号忠武。他也是中国历史上谥号忠武的十大名将之一。据称,兰陵王死前将欠他钱的借据全部烧掉。他去世四年后,北齐亡国,高氏皇族淹没在历史之中。
关于邙山之捷、关于《兰陵王入阵曲》,在《北齐书·兰陵武王孝瓘传》中有详细描述。此曲悲壮浑厚,古朴悠扬,在民间流传很快。隋朝时期,被正式列入宫庭舞曲,唐玄宗李隆基定其为非正声,下诏禁演。后渐渐褪去武舞本色,演变为软舞,南宋时期又演变为乐府曲牌名《兰陵王慢》,痛失原味。以后,该曲在中国渐渐失传。不过,《兰陵王入阵曲》在唐时传入了日本,被视为正统雅乐传承下来。1986年,国内文物工作者在日本找回此曲,我们得以在千年之后,欣赏到它的风采。
离开承水河,来到台儿庄古城,天色转阴,小雨菲菲,游人不多。1938年春爆发的鲁南会战,持续一个月,五万将士牺牲在台儿庄及周边地区。这座运河古城也化为废墟,“无半掌之壁不饮弹,无方寸之土不沃血”。2013年8月5日,台儿庄古城重建项目历时四年全面竣工。台儿庄古城位于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的中心点,又是一座因二战炮火毁坏而重建的城镇,自然在国人心中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走进城内的“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那些幸存的民房山墙上或者残垣断壁上的累累弹痕便扑面而来。遗址总占地40亩,尚存清末民初时期民房11栋,保存了53处二战遗迹。正是这些遗迹的存在,重建的台儿庄古城才具有历史根基。血战台儿庄期间,遗址公园正是惨烈巷战的主要发生地,遭受重创,房屋多数毁于战火。站在这里,不禁微微战栗,彻骨之痛袭来。在手机耳机里播放了《兰陵王入阵曲》。建鼓、大堂鼓、琵琶等乐器演奏下,旋律一阵紧似一阵,高亢激昂,血雨腥风,壮怀激烈,充满力量感和英雄感。音乐,于语言无力之际直抵内心。
遗址公园中,有一座“中学生刘守玟抗战故事展览馆”,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一个为一名抗战普通士兵专设单列的展览馆。看到刘守玟的照片及塑像,读到她的故事。这个面容姣好、文静秀气的战地救护员,将18岁的生命留在了这里。2004年,66年之后,她终于魂归故里,遗骸入葬湖南长沙烈士陵园。
毛泽东主席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罗伯特·卡帕,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之一,1938年4月7日,来到台儿庄拍摄下100多张战地照片,并于5月23日发表。评论称:“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台儿庄。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城镇,一个京杭大运河经过的城镇……”
台儿庄,匆匆一游便挥手作别。离开时,刚刚还阴雨霾霾的天空又骤然晴朗,碧空如洗,江北水乡名不虚传。游人一波波涌上来,人声鼎沸,一个老者大声呼唤自己的孙女:“嫚儿、嫚儿,慢点……”又想到刘守玟,18岁的少女,也是个“嫚儿”啊!
当华夏大地上消失千年的舞乐重新奏起的时候,遥想兰陵王当年提枪上马,雄心如铁,保家护国的勃然英姿,仍然让人热血偾张;当刘守玟牺牲66年后魂归故土时,怎能不感念她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爆发出的血性。兰陵、台儿庄、枣庄,以及今后再来必要去看的微山湖:铁道游击队战斗过的地方,鲁南,壮烈的不屈之地。先人们是土地的一分子,他们的每一个选择,都在为未来铺路,都已融进民族的血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