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制高点,全面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新的认识,为新征程上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
充分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的重大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把科技、教育、人才三大战略摆在一起,进行专章阐述、一体化部署,既把“教育、科技、人才”提至更加重要的位置,又强调了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指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孕育未来的事业;科技产出创新成果,是创造未来的事业;人才蓄积创新动能,是把握未来的事业,本质上都为创新服务。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中央提出的需要长期坚持的国家重大战略,是事关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我们要不断探索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内在规律,把握三者间辩证关系,不断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汇聚到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伟大事业中来。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好人才培养主阵地。教育是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的重要基础,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吉林农业大学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使命,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建设、人格养成融为一体,把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位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术、进学科、进课程、进培训、进读本、进头脑。同时紧紧围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深化订单农科生等人才培养改革,形成了新农科“一流专业方阵”和“一流课程方阵”, 打造和推广了引领全国的科教、产教、中外融合,身份、成果、经费互通“三融三通”新农科协同育人模式。坚持推进“创业有你,‘就’在吉林”“奋斗有我,‘就’在吉林 ”,大批农大学子已成为吉林振兴发展的生力军。面向未来,学校将持续发挥吉林省新农科建设全国第一方阵优势,着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卓越农林人才和有本领、用得上、留得住的紧缺型实用人才。
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建好科技突破策源地。推动科技进步是教育、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农业大省,我省未来发展中必须着力突破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种子安全等农业关键领域“卡脖子”科技难题,向科技要效益,向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要产能,这需要高等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吉林农业大学始终坚持对接农业产业提升创新能力,坚持聚焦农业“卡脖子”难题开展源头攻关,坚持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推动吉林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新征程上,学校将持续打造高水平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强化横向科研体系建设,实现科技成果规模化转移转化。同时继续探索布局、建设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站和科技小院等基地,打造区域内具有重大示范意义、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强化人才引领驱动,打造人才振兴新高地。人才是发展教育、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撑。于我省而言,打造一支政治强、水平高、干劲足、潜力大的农林人才队伍是实现“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目标的关键所在。吉林农业大学在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把师德师风摆在人才队伍建设首位,加快引育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坚持激发人才队伍的内生动力,持续打造高水平人才和师资队伍。未来,学校将围绕“双一流”“双特色”建设需要,全面引进更多高层次领军人才、柔性聘用高水平著名学者、储备补充高素质青年人才。围绕重点、优势和特色学科建设,造就优秀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努力培育中青年骨干教师,打造高质量教学科研创新团队。进一步营造尊重人才的文化环境,设置科学评价制度,打造舒心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助推人才全面发展的成长环境,推动人才队伍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