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并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考古学是我们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利器,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坚强支撑。广大考古工作者,尤其是考古教育工作者要以全新的高度认识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时代意义,牢记立德树人初心使命,始终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为续写中华文明新的辉煌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深入挖掘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这一阐述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高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赋予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内涵新使命。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新时代考古教育工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深入挖掘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增强中国考古学在国际考古学界的影响力、话语权。探源中华文明、挖掘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科交叉是重要手段。要加大统筹力度,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密切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紧握“实验”和“实践”两个抓手,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将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支撑。同时,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也极具当代价值,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今天,我们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用蕴含其中的精髓精华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其更具生命力的关键所在。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考古教育工作者要以受教者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讲清楚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让学生和广大百姓通过亲手碰触出土陶片这样让“高冷”文物变得可及、可感、有表情、有温度的方式,近距离感受和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的魅力,更好地推动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
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新时代考古事业接班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要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积极培养壮大考古队伍,让更多年轻人热爱、投身考古事业,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要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引导学生从考古学习实践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并最终成为合格的传承人、守护者。考古学教师要积极推进“中华文明探源”“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及“双一流”建设,加强对中华文明的研究阐释,不断增强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