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时节,迎来大雪节气。
大雪,24节气中第21个节气,冬天的第3个节气,在每年阳历12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时开始。
作为气候概念,节气大雪虽然并不等同于天气大雪,但是进入仲冬大雪时节,天南地北,降雪的可能性都更大了,范围也更广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特别是北方,此时,漫天雪花多会狂舞而至,冬天,也真正开启了它冰天雪地的模式。
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意味着此时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大雪三候之情景,离人们日常比较遥远。但是落雪的冬天,雪中之美景,却年年如是,常看常新。
这时候,无论田野山间,还是城市楼宇,常常都被皑皑白雪所覆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如果是山里人家,大雪之后的清晨,推开被积雪深掩的大门,眼前便会呈现美妙的水墨世界。
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一轮喷薄欲出的圆日。远远地,它从田野里,从山岭间,跳跃着,缓缓而上。那一轮淡淡的光晕,给满天云朵都披上了金色霞彩。此时的圆日,绝不刺目。它像一枚含蕴在天地间的珍珠,默默地吐纳着清柔的光辉。因为这暖阳的照耀,苏醒的山山岭岭,仿佛都为之一振。而遍布岭上的树木,更是挺拔了一下腰身。
大雪,纷纷扬扬。它落在茂密的树林和黝黑的田地里,落在人家的屋顶上、围成院墙的木栅上。山野,盖上了一层又一层松软洁白的棉被;树木,穿上了白绿相间的衣衫;人家的小屋,像一朵朵白色蘑菇。而木栅栏,倾斜着,如同一排排黑白相间的钢琴琴键。
风也会前来轻轻雕刻。凛冽的风一出场,就让漫山大雪结上了厚厚硬壳。风轻拂其上,曼妙地画出了各种自己想要的图样。
雪落无声。冬天的大雪,总在以极其柔韧的力量,慢慢消融,含而化之,待到春来时,大地饱满丰润,万物生机再勃发。
大雪之时,雾凇,也是吉林的一道特别美景。
这时节,松花江畔长长的堤岸,春日里婀娜轻拂的枝条,都忽地化作万条耀眼的银丝。正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韶光易逝,而美景也总会让人格外珍惜。
吉林市,是雾凇之都。这里,因有松花江穿城而过,每年冬天,都会产生雾凇这样别致的风景。雪下得特别大时,城里城外,白茫茫一片。而站在江岸,凝望一江松水,却见滔滔波浪,雾气蒸腾。原来,尽管在冬季,松花江几十米深的水下仍能保持在4℃的水温,与地面温差常在30℃左右。如此,就形成了吉林市区以下几十里不封冻的江面。雾气袅袅,氤氲蒸腾。在这朦胧雾气的笼罩下,整座小城如在仙境之中。
天地苍茫。漫步在雾凇的森林,使人不知身在何境。是一脚踏进了月宫,还是纵身飞入了瑶池?如果是月宫,那就暂且“蟾宫折桂”吧,反正,那凝霜挂雪的枝条,晶莹剔透,闻起来,又甘甜又清冽。如果是瑶池,那就且起舞弄清影,何乐在人间!
雾凇的世界,静谧幽远,仿佛天地初开,仿佛婴儿初临。那样素朴的白,那样安详的静,使人的心里,瞬间受到了涤荡,得到了洗礼。
这时候,有人去拍一张婚纱照。漫天的清寒,和那一地的霜雪,都可以见证这一段“冰雪奇缘”吧?这时候,也最适合一场倾心的交谈。天地间,无尽的寒凉,映照着彼此火热的心。当然,也可以什么都不说,就那么默默地,望着远山,望着近树,望着彼此清澈悠远的双眸。
在雾凇的世界,语言也变得无比苍白了。人能做的,也许就是静静地,听这大地的呼吸,听这世界的低语。
冬日里的大雪,也总是最受孩子们的欢迎。堆一个雪人,打一场雪仗,玩得大汗淋漓,笑得爽朗清脆。这样的冬天,总会留存他们一生的记忆。
大雪时节,正是进补的好时光。俗语说,冬天进补,开春打虎。南方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习俗,东北人家,此时也是腌菜隆重登场之时。这时节,酸菜早已腌好腌透。外面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屋内,却可以燃起“红泥小火炉”。一家人围桌而坐,用大骨头抑或五花肉炖上一锅切得细细的酸菜丝。汤锅沸腾,白肉薄如蝉翼,透着酸香缕缕。这家常的温暖气息扑鼻而来,让人满心满眼,都是沉醉。
这时候,不知不觉,几乎竟要迷恋这寒冷之冬了。
好“雪”知时节!今冬的瑞雪,又将飘飘洒洒,润泽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