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1版:区域传真·江城

基层治理驶入快车道

——吉林市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李婷 张添奥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近年来,吉林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大抓基层、服务基层的鲜明导向和执政为民理念,建机制、抓关键、谋创新、破难题,不断推动城乡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建强体制机制

构建城乡基层治理“主架构”

党的执政根基在基层、力量在基层、血脉在基层。吉林市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实现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组织架构迭代升级,变“九龙治水”为“协同作战”。

以坚持党建引领“破局”,统筹领导更加有力。在省委统一部署下,吉林市组建市、县两级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委员会,同步建立委员会办公室和街道(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网格治理、物业治理、民生服务5个专项工作组,并分别由5位市、县级领导担任组长。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增设“城乡基层治理”专门处(科)室,共增加行政编制25个;市、县、乡三级3311名领导干部明确联点包抓对象,常态化开展走访调研。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上下协同贯通、左右衔接有力的基层治理格局。

以打破条块壁垒“赋能”,区域共治全面深化。吉林市实行市、区成立城市基层党建领导小组、街道社区建立“党建联盟”的“小组+联盟”模式,将公安、住建、规划、城管、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纳入街道党建联盟,吸收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物业公司等加入社区党建联盟,实现城市基层党建“四级联动”。截至目前,全市68个街道,289个社区共建立党建联盟601个,吸纳成员单位1922个,开放联盟单位活动场所243个,吸引党员群众参与联盟活动6.89万人次,进一步打造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以延伸组织链条“增效”,网格体系不断完善。吉林市建立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单元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目前,全市289个社区共划分网格3438个,配备网格员8379人,建立网格(小区)党支部2062个、网格党小组1039个、楼栋党小组2231个,推选党员中心户16391个;建成党群服务中心(站)446个,小区党群服务“红色驿站”61个,为居民群众提供12大类30多项服务。实现需求在网格发现、信息在网格采集、隐患在网格排查、矛盾在网格化解、服务在网格开展的全闭环管理。

以强化组织覆盖“扩容”,社会力量持续汇聚。在全市两新组织中集中开展党组织组建“百日攻坚”行动,对照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登记注册信息,按照“有固定经营场所、有一定数量职工、有正常经营活动”标准要求,对实体性两新组织,特别是新业态企业,集中开展摸底排查,健全完善党建工作台账;挖掘和调动两新组织在服务水平、资源支撑等方面的作用发挥,推动两新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今年以来,全市新建两新党组织69个,派驻党支部297个,党组织实现应建尽建,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

紧盯关键环节

筑强城乡基层治理“主枢纽”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吉林市始终坚持在强化街道“轴心”作用上下功夫,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打好打赢基层治理这场“硬仗”,汇聚源源不断的力量。

在“放权赋能”上出实招。吉林市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新的起点,重新制定“三定”方案,突出街道党工委领导核心作用,为街道(乡镇)平均增加综合党政工作机构2—4个;将原来街道(乡镇)内设科室由向上对口改为综合设置,将原派驻的事业机构和编制人员整合归一、应放尽放,实施平台式网格化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建立“四个平台一张网”的工作体系,推动街道(乡镇)实现由“神经末梢”到“治理枢纽”的转变。

在“提质增效”上见真章。吉林市在配齐配强街道平均自有综合行政执法人员5人,乡镇平均自有综合行政执法人员12人的基础上,制定《推进行政执法力量下沉 提升基层行政执法效能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进“条线”专业执法力量下沉,市县两级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13个部门,明确2250名执法队员下沉街道(乡镇)。其中,市县两级城管执法部门分别向全市68个街道派驻162名城管执法队员,常态化参与日常综合行政执法工作,68名派出所所长进入街道(乡镇)班子实现全覆盖。截至目前,派驻人员共组织清理野广告5300余处,清理占道经营3200余人次,清理乱推乱放1800余处,清理建筑垃圾违规堆放620余处,拆除违法建筑物530余处,一大批让基层“挠头”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凝心聚力”上下功夫。吉林市组织两新组织与街道社区、驻地单位结成共建对子,通过活动共办、人员共培、资源共享等形式,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推动双方在党建工作阵地、文体活动场所、教育培训设施上共用,强化在疫情防控、基层治理、政策宣传、纠纷调解、服务职工群众上的合作;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加入街道社区志愿服务队,引导“快递小哥”“外卖骑手”争当社区网格的安全巡逻员、政策宣传员、环境美化员、社区防控员、民意收集员等,常态化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基层治理等工作,“跑”出基层治理新篇章。

在“力克痼疾”上求突破。吉林市大力推动物业管理权限下放,赋予街道8项物业管理职能,17条21项行政执法职能;引导各地加快组建国有物业企业,采取国有物业企业接管社区代管小区模式,进一步提升全域物业服务质量;持续扩大“红心物业”企业覆盖面,按照每个县(市)区至少打造4个“红心物业”示范项目标准,开展示范项目建设;组织69家物业企业成立党员巡逻队,23个物业企业党组织设立党员先锋岗,350余名物业企业党员参与志愿服务,不断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创新工作载体

打造城乡基层治理“新样板”

吉林市立足本地实际、社会实际、群众实际,将“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结合,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形成治理合力,为城乡基层治理引入“源头活水”。

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吉林市创新打造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四五六”工作体系,找准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力点;持续优化“党建网、平安网、民生网、企业网”四网融合布局,将“四张网”以信息化手段融合成“智慧网”,打造城乡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目前,市县乡村10744名平安(民生服务)长、80265名网格员、144支乡镇(街道)综合执法队伍、4866名助企服务队员、2580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伍,联动开展化解矛盾、安全检查、疫情防控、服务企业、志愿服务等20余类治理事项,运用“六步接办”流程线上线下解决各类问题3.9万个,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搭建担当作为新平台。全市举办以“党建引领聚民心,服务提升树品牌”为主题的城市基层党建特色服务品牌评选展示活动,在全市评选出“家·党建”“防走失二维码”“三方联动”等20个城市基层党建服务品牌示范和优秀社区,品牌意识、服务理念、模式推广等都得到有效提升;聚焦大事、急事、难事,紧盯“报、审、督、晒”四个环节,推动全市各级党组织书记认领“书记一号工程”项目;在“江城党建”开设专栏,共专题晾晒书记项目14篇,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凝聚两新组织新力量。吉林市通过“以点带面、抓线扩面”,扩大示范辐射范围,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成为城乡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他们组织开展“江城最美快递小哥”“江城最美先锋骑手”“江城最美网约车司机”等争创评选活动,提升新就业群体职业荣誉感;引导两新组织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党旗、有标志、有书报、有制度的“六有”标准,建设党支部活动阵地;以“红色驿站”为核心,统筹整合非公党建中心(红色孵化器)、商务楼宇等资源,建设“小哥加油站”“红色蓄能站”“的哥之家”以及N个服务站点,打造205个“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雨雪可避”的“暖新驿站”。

奋楫扬帆行致远,勇立潮头谱新篇。在“十四五”的新征程上,吉林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勠力同心、砥砺奋进,用行动谱写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新篇章。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