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鹰展翅,翱翔长空;科技创新,搏击市场。
四平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全市重点工作目标,聚焦实施“三三九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推进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实力逐步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提供政策支持 促进成果转化
四平市科学技术局不断完善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全面优化科创环境,编制了《四平市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落实分工方案和《四平市促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把规划中确定的重点任务逐条逐项分解,分工落实,明确各责任主体,按照“五化”工作法,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推进科技规划、医药健康产业规划稳步实施,为全市科技创新提供了政策支持。落实《吉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任务分工方案》,印发《四平市落实吉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分工方案(2022-2025年)》,对创新城市建设的79项重点任务细划分工,明确责任主体,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搭建各类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截至目前,四平市已建成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个(梨树黑土地保护院士工作站和星创天地吉林吉春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省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54个(省级中试中心2个、省级星创天地3家、省级科技创新中心6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道地药材示范基地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8个)、市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50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科技创新中心2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市级星创天地37个)。吉林省富民种业有限公司坚持科技兴农,成功选育了适宜不同气候、结构、土壤的玉米新品种100余个,在梨树县建立科技示范园,在海南三亚建立两处科技研发基地,在新疆、甘肃建有科技试验站与专业化的制种基地,试验示范点遍布全国。
大力培育科技项目,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农机、医药、种子领域企业研发投入达1.1亿元,科技型企业R&D经费投入达2.9亿元。近两年来,共有110余个项目列入国家级、省级科技发展计划,共计向上争取资金2500余万元。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强化精准服务,全市已形成“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认定一批、成长一批”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已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60户、吉林省科技小巨人企业25户、高新技术企业54户。吉林省艾斯克机电责任有限公司,多年来致力于研发、制造高端家禽加工装备,推进国家智能化家禽屠宰及深加工成套装备的优化升级,2020年底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连续多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经理郭峰感慨地说: “艾斯克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靠的就是心无旁骛,专注于技术创新。”
择优入库靶向施策 提升企业主体地位
四平市科学技术局深入全市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广泛开展调研,充分了解企业需求,挖掘企业科研项目信息,帮助企业谋划科技项目。
为充分发挥科技项目在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四平市发布《2022年度项目培育库入库指南》,将成型项目纳入科技项目培育库。全年征集工业、农业、医药、社发、创新平台等领域各类项目100余项,其中,择优向省科技厅推荐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项目53项,申报2023年度吉林省与中国科学院科技合作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项目1项。吉林拓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治疗ALI/ARDS的临床前研究》项目,已列入首批吉林省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军令状机制项目榜单。2021年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吉林省立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在伊通满族自治县经济开发区建立新汽车配件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其中一期智能化车间计划升级投放一条轮辋自动化生产线,利用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实现智能制造。新厂区投产后,年产量将达到15万套。
为进一步壮大科技型企业队伍,四平市科技局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精心制定方案,紧紧围绕“打造一批、孵化一批、转型一批、引进一批”思路,采取梯度培育、政策解读、靶向施策等方法,联合各县(市)区科技管理部门,以“主动介入、提升服务”的方式,深度挖掘域内创新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创新型企业,纳入梯次培育库,激发企业活力。集中扶持吉春、一正、巨元、艾斯克、康达、精细化学品等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为打造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奠定基础。2022年,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50户,帮助23户企业累计争取吉林省企业R&D投入补助资金163.8万元。
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完善四平市科技大市场,集展示、交易、交流、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着力打造辐射四平区域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认定一批市级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创新中心,通过平台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在加强已获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基础上,2022年着力打造3-5个省级以上各类科技创新平台。2022年度,吉林师范大学共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9项,获批12项,申报省科技厅项目125项,获批59项,申报省教育厅项目77项,获批32项。学校现有科技类省部级科研平台19个。
推荐科技奖励。利用网络新媒体对《吉林省科技奖励办法》进行广泛宣传,印刷奖励办法手册500本,陆续向重点企业发放,组织企业申报吉林省科技奖励。2022年,四平市共提名吉林省科技奖励8项,其中吉春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建设科技孵化载体 打造省级产业园区
推进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按照省级高新区建设标准,依托四平市经开区,努力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在省科技厅的指导帮助下,已经完成对高新区申报材料一轮修改和完善,待经开区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后,将组织完成申建材料申报。
加大推进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积极指导梨树县科技部门加强科技园区建设,打造以农业为主的特色主导产业和产品,与吉林农大、吉林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的“高性能玉米少耕播种一体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实施梨树模式升级版——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建设”“梨树模式及配套农机具创新研发与示范”等项目正在实施;梨树县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和黑玉米花青素精深加工建设项目正在推进;组织种子、农机企业和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与吉林大学围绕黑土地保护开展合作和技术攻关,持续深入与中科地理所合作,共同推进黑土地保护研究站、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玉米分子育种及单倍体育种等项目建设,完善技术支撑条件,承接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为申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打下坚实基础。
持续推进科技孵化载体建设。鼓励在科技产业发展方面具备一定基础条件和优势的科技创新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加大建设力度,组织市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在科技部火炬统计调查信息系统中进行填报,全市共有2家孵化器、4家众创空间在科技部火炬系统中成功备案,有效促进创客空间和孵化器管理运营规范化。四平红嘴大学科技园致力于科学技术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创业企业孵化、创业人才培养,先后被认定为“吉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吉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吉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吉林省创业创新实训基地”和“国家级高校学生创业实习基地”。其秉承“一校为主、一园两区”的发展模式,全力打造集“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三位一体全孵化链条,把科技园建设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的窗口、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摇篮、创新要素资源汇聚的中心和产业特色鲜明活跃的创新创业高地,在推动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扶持科技企业、引导大学生创业就业、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进服务业企业入库入统。2022年,四平市入规入统企业1户,为吉林省讯达数字经济有限公司。该企业6月30日注册,属于专业技术服务业。截至10月31日,营业收入1005万元,已达到入库标准。按照省政府相关规定,拟按照省科技创新研究院“一院一公司”模式,依托吉林省讯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数字产业园区,谋划组建四平市科技创新研究院,将其打造成全市重大创新技术策源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技创新公共平台。
产学研强强合作 培育新品种大项目
推进产学研合作,对接高校科研机构。围绕装备制造、基础化工、汽车零部件、冶金建材、医药健康、现代农业等产业技术需求,积极对接高校科研机构,促进成果转移转化。推进与中科院长春“一院三所”的产学研合作,全力推进长平一体化。促成四平市政府与中科院长春分院、光机所、应化所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梨树县政府和部分企业与中科院长春“一院三所”共签约合作项目7项。目前,7个合作项目均已落地,其中,6个项目已完成,1个基建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加强科技人才支撑。组织全市科技企业创新团队及科研人才,申报国家及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及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项目,提升本地人才层次。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合作,积极联系聘请外国专家的企业,对在四平的外国专家进行属地管理和信息备案的核查,建立外国专家档案,提高全市“双创”平台创业孵化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全市柔性引进专家和团队共计20名(队)。吉林省中诺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从事软件开发、云计算、数字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以及行业大数据服务,被评为中国中小企业创新百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面对疫情影响,公司选择静心研发,成功推出“慧快销”系统,协同品牌商与经销商、终端门店,共同缔造更加和谐、优质的商业生态发展平台。
发起“院士专家四平行”活动,加大柔性引才力度。邀请包括11名院士的200余名专家陆续来到四平,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服务,拓宽发展空间;积极向省“长白山人才工程”推荐包括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在内的35名域内外专家人才;成功聘任吉林省科技创业导师15名;列入2022年四平市科技领军人才及科技领军团队51个;认定市级科技特派员200名,获批省级科技特派员457名;落实科技特派员包村制度,实现了全市125个重点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
根据《四平市“十四五”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及《四平市促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成立四平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以产业延伸、产业提升、产业扩张为方向,重点推进现代中药、化学药、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细胞技术研发“五个产业”,打造梅花鹿、原料药、细胞技术、医疗器械“四个特色园区”,持续跟进医药重大产业化项目培育和新产品开发,推动全市医药健康产业高水平攀升和高质量发展。
开展大企业、大品种、大项目培育。帮助企业申报省级项目,持续推进“优质道地药材科技示范基地”建设,2022年培育伊通县赤芍科技示范基地和玉竹科技示范基地2个,其中,玉竹科技示范基地已经获得省科技厅批准,获得奖补资金70万元。2022年,四平市共有医药企业1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包括现代中药企业9家、化学药1家、细胞技术1家、医疗器械企业1家。其中,吉春、一正、益民堂、比智高、拓华5家规上医药企业在研新品种31个。预计2022年全市规上医药企业实现产值15亿元,同比增长15%。吉林省四合药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原料药、食品添加剂、医药中间体、化工产品制造及销售,依托其产品结构及生产技术优势,与东北师范大学、南京红太阳医药科学研究院、吉林师范大学等院校建立科研生产联合体,充分利用高端专家、教授团队及国家级实验室等优势资源,研发了一批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及化工新产品,成为四合药业经济增长、长足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征集技术需求及科研成果,推进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四平市已完成部分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专家间对接,征集企业技术需求86项,收集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1500余项,并筛选出与四平市重点产业关联度较大的200项汇编成册。其中,已达成合作意向、可在对接会上签约的项目(含线上签约)有8项。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