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4版:理论评论

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

刘宇

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灵魂和内核支撑。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光荣使命,必须抓好关键环节,着眼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以及社会、企业对职业人的素质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庞大产业工人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充沛动力。

我国是技能人才大国,也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强调培育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服务国家战略,充分说明党和政府对技术型实用人才的重视。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工匠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力量,工匠精神始终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对于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深刻理解把握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说文解字》中对工匠一词是这样解释的:工,巧饰也;匠,木工也。后来延伸为具有一技之长的手工业劳动者。《现代汉语词典》中,工匠的解释是“手艺工人”。现在对工匠的理解除了手艺人之外,还包括技术工人或普通熟练工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工艺制造大国,无数行业工匠精益求精的创造,让生产的物质文明成果遍布人类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形成了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工匠文化。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赋予了工匠精神丰富的内涵,它包括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工匠精神既是一种劳动精神,也是对职业劳动的奉献精神,还是重细节、追求完美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关心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工匠精神,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并强调“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这为我们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培养全过程。作为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融入工匠精神,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应持续优化厚植工匠精神的育人体系,在教学活动中,采用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开展职业精神培养,大力提倡“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进一步完善课程教育体系,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专业课程中,构建多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利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通过选取身边看得见、能感知的爱岗敬业鲜活案例,努力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将工匠精神更好地植入学生脑中、心中。探索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有效途径,发挥文化育人无声的作用。应从办学理念、大学精神、校风校训的凝练等方面入手,在校园环境布设中融入工匠精神元素,如通过打造工匠文化长廊、大国工匠事迹宣传橱窗,开展丰富的社团、专家讲座、职业技能创新竞赛等活动,让校园各个角落、各处细节都充满体现工匠精神的文化内容,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在育人环节,可以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对学生的评价环节,作为考核办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以工匠精神锻造“工匠之师”。正人需先正己。传道者先要明道,讲信仰先要有信仰,教育者先受教育,唯此才能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工匠精神的培树亦如此。让“中国制造”成为“金字招牌”,需要成千上万的“大国工匠”;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大国工匠”,更需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工匠之师”。高职院校教师应先成为工匠精神的信仰者、遵循者,才能在立德树人过程中,更好地推动工匠精神深入学生心。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课前要结合所教专业特点,多渠道搜集整理与工匠精神相关的资料和优秀案例,深入了解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授课过程中,遵循学科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基本特点、时代价值等巧妙地融入教学内容中。职业院校应探索推行现代学徒制,让名家大师、能工巧匠与学生建立师徒传承关系,让广大教师在传授职业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更好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培育学生修炼匠心、格物致知。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