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5版:文化

捷达—

从“传奇车型”到文化记忆

本报记者 王秋月 王皓

《安庆路5号》

1991年12月5日,一汽-大众产品工程部早期核心团队人员和第一辆捷达车合影。

捷达行驶在乡村土路上。

总部位于长春市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第一汽车制造厂,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在此诞生。同时,捷达、奥迪、迈腾等合作品牌也拓宽了一汽品牌的成长之路。

一些汽车品牌不仅开进千家万户,还成为了一个城市文化符号。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安庆路5号》,忠实记录一些汽车品牌形成的背后故事。

翻开《安庆路5号》,这本书以一汽-大众近百位开拓者的奋斗故事为坐标,以一汽-大众非凡的业绩为蓝本编写而成,是一汽-大众30年的发展史,也是一汽-大众人的奋斗史,凝聚着中德双方开拓者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安庆路5号》书中记录着一汽-大众人奋斗精神的传承与升华。其中,就包括一汽-大众“传奇”车型——捷达的故事。

捷达一度曾是20世纪90年代的豪华车、高档车的代表,到后来成为皮实耐用车型的代名词。

近日,记者随着《安庆路5号》一书的编委会一同采访一汽-大众的元老们,挖掘捷达背后的汽车文化故事。

起好名字

第一辆捷达A2轿车下线

翻开历史的时间轴,1991年2月6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轿车工业基地。众所周知,一汽-大众引入生产的第一款车型就是捷达A2。

德国产品进入中国生产,需要起一个中文名字。一开始“JETTA”的中文名称就直接按音译写成了“椰塔”,也没考虑什么寓意。后来,一汽-大众经管会几位领导在一起商量叫个什么名字呢?时任一汽-大众人事副总经理的黄金河就说:“我看叫捷达吧,意思是迅捷到达的意思。”“不错,就是这个了,中德方都喜欢。”当时探讨的几位,大家异口同声的认可。捷达这款车和捷达这个名字从此奔行传遍中国大地。

“公司刚成立,那时候工作特别不容易,当时厂子里资源很匮乏,只有十几个技术干部,三四十个工人,工人们的技术还不熟练,手工焊装线也比较简陋。”原一汽-大众产品管理部部长黄春杰,工号230,是一汽-大众第一批员工,他说,因为当时国内还是比较缺乏生产汽车零配件的能力,所以就将整车零部件全进口到国内,只能以CKD(完全散件生产)的方式将捷达A2车型组装生产。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1991年11月1日,一汽-大众CKD临时焊装线焊接出第一辆捷达A2轿车白车身,同年12月5日,第一辆国产试装捷达A2车组装下线,为中国汽车工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此,开启了中国轿车领域的“捷达时代”。黄春杰还记得,当年他们在一汽-大众焊装车间里焊完第一辆车的时候,几个德国专家在现场就激动得大哭起来——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大家靠着极大的工作热情,顶着巨大压力把这么难的事都做成了,确实令人感慨不已,大家都太兴奋了。

激动万分

第一个捷达合格证

“我是标准的‘汽车二代’。”一汽-大众质保部材料技术中心原部长刘柏平开口就这样说,“上世纪50年代初,我爸爸从清华大学、妈妈从同济大学毕业来到长春,参与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他们经常给我讲当初艰难创业的经历。受他们的影响,我大学毕业也选择来到一汽工作。当一汽与德国大众合作成立一汽-大众时,我就报名应聘了,我也想体会一下创业的荣光。”1991年8月31日,刘柏平到一汽-大众报到,成为第一批员工,到质保部工作。9月1日,参加一汽-大众开业庆典,当主持人宣布每个部门的员工一起上台合影留念时,她才发现质保部就她一个员工。一个月后,质保部第一任德方部长上任;5个月后中方部长上任。后来其他同事也陆续上岗。“按时间排序,我是质保部‘第一人’!”刘柏平十分兴奋地说。

一汽-大众成立初期的质保部,主要工作是对下线的车辆进行终检,发放合格证。材料专业硕士毕业的她,为了胜任工作,在一汽-大众第一批SKD车下线之前,就每天蹲在当时一汽轿车厂总装车间现场,恶补汽车制造专业知识。“在一汽-大众开始SKD生产时,我从总装第一个工位开始,一个一个工位跟着装车,一张一张PDM图对照着学习,对整车的结构以及装配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尽可能全面了解,以便在车辆终检时准确辨别缺陷。那时,每天都是白班连着一段夜班工作,下班回家基本都是夜里了。”

“随着产量的增加,车间开始两班倒,终检的工作量也随之陡升。当时只有4个人,也得倒两班,我们每班工作12小时是常态。”刘柏平记得,有一次因为一个零件误装配而中间停线,导致车辆积压,她在现场连续工作36个小时。“那段时间,我还在业余学习德语,孩子也小,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一个月下来,瘦了十多斤,那时我们工作热情特别高。”

一汽-大众成立的第一年生产了156辆SKD捷达车。“令我倍感荣幸的是,我们自己为捷达车设计了第一版合格证。从草案的拟定、文字内容,到字体字号的反复修改、优化,就像雕琢一件艺术品一样。这版合格证一用就是十几年。”终于,捷达车合格下线了。“为第一辆下线的捷达车发合格证是当时令我最自豪的一件事。当我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的签章盖在这第一个合格证上,放在第一辆捷达车前风窗玻璃下方的那一刻,好激动啊。”刘柏平和在场的同事们争先恐后地与这辆得到第一个合格证的捷达车合影留念。20多年过去了,每每想起时,那个场面仍记忆犹新。

捷达品牌

将品质继续传承

“捷达60万公里无大修”在中国汽车市场轰动一时,原一汽-大众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华明耀是这个历史事件的亲历者,“1994年一汽-大众第一任市场科经理李志华,那时他还在一汽-大众售后服务部,他到珠海出差时,跟销售公司董事长劳建荣聊天。当时劳建荣就说:“我有个客户叫苏耀洪,是开出租车的,他的捷达轿车开60万公里了,还没大修过。”随后,以此为契机,举行了“捷达60万公里无大修”发布会,给出租车司机苏耀洪奖励一辆新车,把他那个旧车收回来,一汽-大众收藏了,现在去一汽-大众参观还能看见这辆车。

捷达,从一辆车到一个品牌,捷达品牌开启了向上之路。2019年6月20日,一代“神车”——捷达,正式停止生产,28年间共生产4418287辆,一辆驶下生产线的白色捷达,头顶“No.4418287”字牌拍下最后一张照片。

同时,一汽-大众捷达品牌正式诞生。截至目前,仅成立3周年的大众捷达品牌累计销量已超50万辆,成为近10年来销量增长最快的汽车新品牌之一。

不可否认,捷达从车型升级为独立品牌,具备自立门户的先决条件。“一个产品能变成一个品牌,肯定有自己独特的东西,也有一些时代背景作用。”早在2017年,一汽-大众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王林虎开始负责新品牌销售事业部,暨捷达品牌,“这里是我的起点,我对捷达有很深的感情。”

“捷达确实是在中国家喻户晓,本身这个产品影响力确实做到了,具备了从一个产品到一个品牌的一些基本条件。同时,捷达还有独特的文化,是长春市乃至吉林省的地域符号和特殊记忆。

一说到捷达的特点,皮实耐用,经济实惠,大家都非常接受,也耳熟能详,所以它能在中国市场上20多年,卖出400多万辆是有必然性的。”王林虎认为,捷达的成功,根本原因在于其不断进取的技术提升,而这,恰恰是新品牌需要的精神内核。

最近,长春市汽车产业集群上榜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并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换电模式试点示范城市。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长春对国内外汽车产业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长春作为汽车城和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所在地,也会因汽车而更加荣耀全球。

(本栏图片均摘自《安庆路5号》)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