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回眸,通化经济大船顶住压力、破浪前行,一幕幕场景令人难忘。
2022年,通化只争朝夕。全年计划实施的220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复工,投资完成率达到100%;坚持“线上”招商、“云上”签约,全年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26个,到位资金303.2亿元,增长22.8%。
这一年,通化韧性十足。坚持守底线、争上游总体要求,压茬开展季度攻坚专项行动,奋力推动经济“企稳、加速、冲刺”,经济增速始终位居全省前列,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年初以来,通化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部署,深入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十大行动、百项工程”为保障机制,以“五化”闭环工作法狠抓落实,着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稳中求进始终是主基调。这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冲击影响,通化市委、市政府未雨绸缪、沉着应对,稳字当头、精准施策。
采取“招商办、转化办、项目办、审批办、金融办、运行办”“六办联动”方式稳经济、保运行;在国家和省政策的基础上,出台稳经济42条政策和工作方案……
全市上下始终保持“拼”的精神、拿出“闯”的劲头、发扬“干”的作风,团结奋斗、勠力同心,扎实稳住经济大盘。
——坚持专班化抓项目。聚焦“六新产业”“四新设施”,推行重大项目专班制、“五个一”项目责任制,全方位推动项目快建快投。通钢3号焦炉异地升级改造、沈白高铁轨道板厂等22个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注重发挥重大项目支撑和引领作用,推动投资100亿元的中溢新能源产业园、投资29亿元的东方红西洋参产业基地部分投产,前三季度分别实现产值12.3亿元和11.8亿元;投资30亿元的鑫鸿新材料产业园一期工程竣工在即,企业前三季度产值增长92.7%;投资30亿元的正源科技产业园、投资30亿元的东宝生物医药产业园均有部分项目实现投产;投资30亿元的安睿特重组人白蛋白进入三期临床。
——坚持系统化抓产业。加快打造千亿级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安宇生物科技、百思万可生物疫苗等19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等12个新品种获准上市,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制造基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挂牌示范企业7户、引入品种17个、代加工品种35个。建设健康食品产业园、人参医药健康产业园,人参加工企业发展到450户,人参产业产值占全省50%以上。麦吉翁酒庄、万通葡萄酒扩能改造竣工投产,通葡青石酒庄开工建设,在2022年国际葡萄酒大奖赛中,通化产区共斩获30项大奖。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长86.8%,装备制造、化工产业产值分别增长5.6%和30.1%。
——坚持多元化促消费。采取“政府+市场”的办法,开展“1·8消费节”“9·8消费节”等促销活动,投放消费券1800万元,带动消费6.2亿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四年行动,推出“十大旅游精品线路”,启动吉林龙湾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冰雪产业示范新城配套设施持续完善,具备承办28项国际冰雪赛事能力。全年预计接待游客数量、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0%和27%。
改革开放是提升经济发展能级的现实选择,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年,通化市委、市政府坚持蹄疾步稳、攻坚克难,向改革要活力、用开放寻新机,不断驱动着通化经济发展朝着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前进。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五星级满意率和简政放权考核列全省第一位。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项目中心+行长制”,应急周转基金为企业转续贷63.3亿元;“吉农金服”“吉企银通”通化平台成功搭建,共为小微企业和农户发放贷款超40亿元。积极融入全省创新型省份布局,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0.89%,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国医药健康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投入使用,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晋升为吉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一港两区”开放平台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与台州市对口合作、与长春市和吉林大学对接合作事项稳步实施。
绿,是通化发展的底色,生态立市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这一年,通化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生态强省建设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下同心、步调一致,着力打造生态强市。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5.9%,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涉废企业危险废物处理率均保持100%。构建碳达峰“1+6+10”政策体系,通钢超低排放、余热利用等37个项目有序推进,信能生物质热电联产等项目竣工,抽水蓄能电站、绿电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新能源项目加快推进,通化县、柳河县列入省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集安市入选全省首批碳汇试点。
以“一个率先,五个走在前列”为引领,这一年,通化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开展防返贫常态化动态监测,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154项,在全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中,市及所属县(市)全部位于“好”等次。高标准保护黑土地,粮食产量达到27.5亿斤,成功举办吉林·通化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全省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获优秀等次。加快农特产业发展,六大农业龙型经济产值增长11.9%。推进肉牛养殖“百日攻坚”,谋划实施肉牛产业项目46项,肉牛存栏量增长25.2%。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各县(市)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中均位列一类档次。
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总目标,也是社会进步的试金石。这一年,通化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用经济发展带动民生改善,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6万人。实行社会保险“降、缓、返、补、扩”助企纾困政策,为企业和个人减负2.7亿元,累计发放各类保障资金3.8亿元。加快完善城市服务功能,高铁综合客运枢纽、通化西站基础设施开工建设,玉皇山大桥修复工程启动实施,2条美食街区完成升级改造,通化市中医院异地新建投入运营,8所学校实施改造,养老机构发展到146家,“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初步形成。实施27个老旧小区改造,增设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停车场地,提升小区功能。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党的二十大精神鼓舞下,通化全市上下一定会坚定信心、团结奋斗、真抓实干,推动通化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破浪前行,奋力开创新时代通化绿色转型、全面振兴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