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5版:理论

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薛俊清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小学、中学、大学循序渐进地开设思政课、上好思政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系列重要会议,高度重视学生思政教育并越来越注重其整体推进。面向未来,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前提下,以建设“大思政课”为重要抓手,从课堂、平台、师资等维度进行系统规划、联合发力,将“一体化建设”落到实处,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固根基。

在尊重育人规律基础上建设“大课堂”,从理念上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的目标指向、责任定位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这不仅是对中小学德育课、政治课的新定位,更是对我们以“一体化建设”思维推进大中小学思政“大课堂”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新时代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中学的思想政治课、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相对各有侧重,但是无论哪个学段,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向和目标是一致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为此,要以更高的站位和视野来引导广大青少年,小学阶段注重品德培养、系牢家国情感纽带;中学阶段注重思想教育、着力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大学阶段注重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教育、增强使命担当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和政治认同。要紧密围绕课程建设目标,统筹协调各学段思政课程,系统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努力实现横向贯通,持续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相互促进,运用系统思维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课程资源建设等进行深度融合、有效衔接,从而实现思政课建设有序高效、整体优化。

在统筹思政教育资源基础上搭建“大平台”,增强“一体化建设”的协同性。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关键在于搭建平台,畅通渠道。顶层设计层面,要通过筹建“一体化”协同中心,统筹安排,充分汇聚,共享全国以及所属区域内的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探索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大中小学思政教育资源一体化的网站、实践基地、集体备课群、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平台。具体实施层面,要加强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资源共享的互联互通、协同共进。团队建设过程中应有效利用各学段优质师资力量,通过组织定期研讨会、备课会、示范课等方式培育高质量思政课教师队伍。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衔接贯通各阶段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育人过程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各有侧重、梯次推进。教学科研过程中应进一步依托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相关研究机构的教科研力量,为“一体化建设”提供有深度、有思想、可持续的理论供给。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要立足当地的文化资源、红色资源、教育资源,深入挖掘适用于不同年龄学段的丰富生动的“思政”元素,建立精品资源库,进一步汇聚整合各类思政教育教学资源。

在优化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基础上培育“大师资”,为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供给提供必要支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大思政课”大就大在将思政课看作一项系统工程,在优化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基础上,引导和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和全程跟进这项大事业。培育“大师资”就是要在坚持思政课教师主体地位的同时,强化系统观念,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首先是思政课教师自身素质的优化发展,不断提升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通过“传帮带”“结对子”、集体教研等方式,加强各学段教师间的沟通交流、良性互动,优化各学段教育教学和研究水平,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同时要推动兼职思政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以实行思政课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制度为抓手,探索发挥各领域专业技术人才优势,让相关产业高端技术人员、道德模范、冬奥运动员、志愿者等群体都能以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进来。此外,要放眼全社会,建设学校、家庭和社会多元协调育人的“大思政课”,学校要着力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氛围,家长要以“言传身教”的方式,通过榜样示范、习惯养成培育优良家风。打造社会各界普遍关注、认可、重视和参与的思政教育教学良好氛围,从而使“大思政课”无处不在、释放更大的育人质效,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