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冬至起,便进入“数九寒天”。冬至十五日后,又逢小寒节气。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小寒在每年公历1月5日至7日之间到来。此时,正是农历十二月,也即腊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月初寒尚小,因之名小寒。然而,相比于大寒,小寒之冷却常常毫不逊色,更有“小寒胜大寒”之说。正如《九九歌》云: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而小寒节气的到来,正是“二九”第六天前后,又因在“四九”第二天前后交大寒,可见,小寒节气大部分时间都被整个三九天占据。俗话说“冷在三九”,因而,小寒时节,几乎就是一年中天气最冷的时段了。
从小暑到小寒,半年时光倏忽而过,炎炎盛夏行至凛凛严冬。唐代诗人元稹在《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中说: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大吕”是腊月的别称。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小寒时节的物候。小寒有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霜雪满天的寒凉时节,鸟类最先感知冷暖变化。此时阳气已动,大雁已开始向北方迁移;在北方随处可见的喜鹊,开始筑巢,准备繁育后代;野鸡也开始鸣叫,求偶声声。这一切,都意味着冬之将尽,早春就要来临。
进入腊月,时值岁暮。天寒地冻之时,人间却处处向暖。
天南地北,人们开始忙年。腌制腊味,采买年货,除尘打扫……大人们忙得热火朝天;北方的小孩子们也兴高采烈,他们走出家门,在冰上玩各种有趣的游戏,滑冰、抽冰猴、滑冰车……在空旷的冬天里,笑语声声,热气腾腾。
人们在满心的期待中,一天天地将日子数过。腊月里,一道道温热的美食每天都呈现在眼前。腊八虽过,但天寒地冻的日子里,腊八粥却可以依然常喝。清晨,熬上一锅朴实无华的五谷杂粮,静静地看那些米粒和坚果在沸水中翻滚,氤氲出满屋米香,心下便十分安详;馋了,更可为自己和家人煮上一锅以腊肉或腊肠为食材的米饭。简简单单的操作,却有满满的心意和期盼在里面。等到盛出那一餐饭,却见白米饭软软糯糯,被腊肉或腊肠浸出的油香包裹着,直叫人垂涎欲滴呢!
漫长的冬天里,唯有将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能满心满眼,欢欣无限地度过每一天。
想起浪漫的古人,在如何过着这寒冷的冬天,比如,画九。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想象一下,飞雪漫天的冬日,居家不能外出的人们伴着红泥小火炉,日画一瓣梅。等到迈出冬天的门槛,纸上的梅花便与天下的鲜花一起争奇斗艳了。
寒天悠然过,岁月喜乐长。这是古人的慢生活,更是今天我们依然要学习与继承的生活美学与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