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1版:头版新闻

近悦远来 人聚产兴

——长春市创新推动人才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孟凡明

近悦远来,人聚产兴。长春,正成为“千里马”竞相驰骋的热土。

从精心总体设计到悉心配套政策措施、从高效营造优质环境到不断提升个性化服务,近年来,长春创新人才工作思路,聚力推进“长春人才创新港”建设,以政策惠才、产业引才、平台容才、服务暖才,坚持突出行政、市场、法治、文化“四轮驱动”,全市人才总量持续扩大,人才结构更加优化,高端人才不断涌现,连续6年实现人才正流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学之思之,行之践之,长春因人才而精彩,人才在长春更出彩。

凝聚合力 为人才出彩搭建广阔舞台

如何融入全国“3+N”人才版图?如何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

近年来,长春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坚持人才与发展同步谋划、同步部署,激发长春人才工作的内生动力。

2021年,长春开始深入系统谋划“长春人才创新港”顶层设计,充分发挥长春基础、资源、功能、特色等比较优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集聚、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流科研机构建设、一流科技领军企业发展,构建“科、教、创、产、服”协同创新集聚区。

志同则心同,心同则力同。

一年来,长春争取省级层面支持“长春人才创新港”建设的专门政策20项,推动省直职能部门、中省直大校大所大院大企的人才、技术、项目、平台、政策等创新资源向“长春人才创新港”集中集聚。

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市力量成立20个重点任务专班,以“五化”闭环工作法,推动26项人才重点任务、重要项目、重大工程落实落地。制定出台全市管总的8个系列、36项《激励人才助力“六城联动”发展的若干政策》。

长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成立大校大院大所创新成果服务专班,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成立3个服务组,深入大校大院大所20余次,服务创新团队、服务创新带头人、服务创新工作。全市17个县(市)区、开发区306名县(局)级领导干部固定联系服务属地605名专家人才,目前,常态联系、定期走访,帮助解决问题200余个。

在强化顶层设计的同时,长春积极打造聚才平台,以载体创新让这里成为涵养各类人才的“蓄水池”。

在长春新区北湖科技开发区,新型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吉林省国科创新孵化投资有限公司已引进孵化75家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导36项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落位吉林省。在平台的帮助下,只有12名员工的平台入驻企业中科优锐公司去年实现了产值1000多万元。

不只是搭建创新孵化平台,长春还积极打造院士创新创业引领区,建设长春青年人才城和人才资源开发产业园等平台载体,目前,院士创新创业引领区已落位项目12个,中国长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实现全面升级,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11.2万个。

四轮驱动 为人才发展厚植环境沃土

“通过我们的努力,真正把‘小木耳’做成‘大产业’,让中国发展成为食用菌产业强国,让农民通过食用菌产业增收致富。”2022年11月1日,长春首届人才节(企业家节)颁奖典礼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菌物学家李玉用平实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心愿。

“科技兴农、科技富民”一直是他作为科技工作者的自觉担当。

由李玉本人担任技术顾问,他的学生、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团队负责人(首席专家)温嘉伟主要跟进的灵芝产业园,目前已经在长春市二道区英俊镇落位,引进8名博士,投资1733万元,形成了集研发、种植、深加工、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感动于长春以城市名义对人才、企业家的礼遇,李玉更想让长春这个农业大市、全国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城,成为农业强市。

与李玉院士有同样感受的,还有160多名在长春首届人才节(企业家节)颁奖典礼获奖的领军型科学家、企业家。从今年起,长春将每年的9月27日设立为“长春人才节(企业家节)”,以文化感召,不断提升人才荣誉感、归属感。

这是长春把握人才工作规律,综合实施“四轮驱动”模式的有力举措。行政推动、市场配置、法治保障、文化感召,将从四大领域推进人才服务创新,提升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2022年,长春出台了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后全国首部人才立法《长春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以法治的方式对用人主体进行规范。7月22日,率先在东北地区成立了人才服务局,在行政层面上设立专门职能部门,整合专业力量,为各层次、各类别人才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服务。

“我们还正在筹建人才集团,要把人才工作的视角从全国投向整个东北亚,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利用市场‘无形的手’掌控人才配置的主动权。”长春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崔岩介绍。

此外,长春还依托院士专家联合会、长春专家协会以及各级人才服务机构打造“三级服务平台”,建立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绿色通道,协调办理“二级医疗保健”待遇,使300多名高层次专家人才享受到“一对一”“管家式”贴心服务。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加大人才公寓供给力度,发放安家补助、实行购房补贴,目前,以9个主题区块、2万套公寓为主要载体的长春青年人才城(人才社区)已经建设启动。

三链融合 为高质量发展打通内循环

“在人才服务专员的指导和帮助下,禹衡光学顺利跻身首批20家大学生实训基地行列,‘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实训基地’的实力与潜力也在吸引人才纷至沓来。”长春禹衡光学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郑虹高兴地说。

为禹衡光学提供“点对点”服务的市人才服务局人才服务专员史洋,不仅主动帮助多家企业成功申报大学生实训基地,更助力禹衡光学设立了研发工程师等20个实训岗位,并向吉林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等高校推送,取得了明显的引才成效。

聚焦“一主六双”和“六城联动”对人才智力资源的需求,长春以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以人才链支撑创新链,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三链融合,打通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循环。

通过组建产业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专员队伍,目前已集聚产业人才36万人,推动驻长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482项,同比增长215%。

瞄准全市“1个万亿级、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目标,长春成立了“招才引智”同步“招商引资”工作专班,34名驻长三角地区专班工作人员面向国际国内延揽一流“鸿鹄人才”及重要人才团队。目前,已签约2个重要人才团队,相关产业项目也已落位。

参照全市“九大产业功能网络”确定的15条产业链,围绕“专精特新”企业对急需成熟型人才的需求,长春通过数据分析、要素匹配、沟通洽谈,实现产业链与人才链的相融互促、同频共振。今年以来,引进重点产业紧缺人才8119人。

制定出台《长春市产业紧缺人才编制池管理办法》,全市5年拿出1万个事业编制,为产业链上的“专精特新”企业引进硕士以上紧缺高层次人才。建立产才融合创新联合体,在推动升级中国一汽、吉林大学“红旗学院”的基础上,探索打造中科稀土应化所“稀土学院”、光电产业特色工程师学院,推动人才队伍转型升级。

同时,实行柔性引才机制,引进兰玉彬、王绪化等外国院士和国家级人才,服务全市重点产业发展;在核心区建立企业“候鸟型”人才工作站,评选37个高层次柔性人才项目,柔性引进各类专业人才218人。组建“长春市驻北京人才工作站”,强化与在京大校大院大所大企人才互动联系。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随着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实施,长春这座魅力之都正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成就梦想的沃土。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