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5版:财经

脱贫户的“多重身份”

叶阳欢 本报记者 张雅静

隆冬时节,雪覆林山。早上五点半,天刚刚破晓,71岁的吉兴村脱贫户马云凤家中已经燃起了烟火气。“大家伙一会儿都要出门了,我也得快一点儿,先把大街上的垃圾打扫一下,再去村里菌包厂拌菌料,老头子你上山巡逻多注意安全。”老人一边麻利地收拾着碗筷,一边叮嘱着承担村里公益岗护林工作的老伴高洪春。

吉兴村位于汪清县鸡冠乡,2016年开始,由省药监局对口帮扶。如今虽说村子已经脱贫,但驻村工作队一直坚守,持续帮助村子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不到六点,顶着凛冽的寒风,高洪春穿着厚厚的棉袄,背挎军用包,腰系一把砍刀,开始了今天的巡山护林工作;马云凤也拿起工具,走出家门,街面、花池、沿河步道,村头巷尾处处都是她的工作地,扫帚好似画笔,将吉兴村这幅画卷勾勒出干净整洁的模样。一个多小时过后,当最后一点垃圾被倒入村头垃圾桶的那一刻,清晨的工作画上了句号。马云凤熟悉地拨通了省药监局驻村第一书记刘铁成的电话:“刘书记,村里的垃圾桶满了,一会儿别忘了给运走啊!”

随后,马云凤又和同村村民结伴赶往村里的吉冠食用菌包厂,穿上工服,开始了一天的忙碌——选料、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等各道工序环环相接、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吉冠食用菌包厂是省药监局援建吉兴村的产业振兴项目,日产菌袋4万袋。在该局支持下,吉兴村又成立了食用菌研究所,为当地菌农做原种、一级、二级食用菌的提纯和扶壮,打造自有菌种品牌;建设食用菌标准化包装车间项目,开展黑木耳“三品一标”工作,构建“制造原种、菌种,工厂化生产、农户养菌,统一品牌、集中销售”的黑木耳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大娘,算算咱家去年的收入吧!”休息间隙,正在菌包厂查看安全生产情况的刘铁成与马云凤拉起了家常。

提起收入,马云凤立刻乐了,笑眼眯成了缝,掰着手指头细数起来:自己参加公益保洁岗,4000元/年;到菌包厂打工,按天计酬,120元/天,干干歇歇能有6000元/年;老伴公益岗护林员,工资10000元/年;加上兜底养老保险、土地三项补贴等其他收入,2022年家庭总收入达到了3.7万元。

“能有今天,真是感谢党和政府,特别是你们药监驻村干部的帮助,让我的家庭越来越幸福了。”算完账时,马云凤眼里噙满了幸福的泪花。

村部里,刘铁成带领工作队和村里的党员们一起度过了很多个不眠之夜,想办法、出点子,最终探索出一条通过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环境振兴、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等“五大振兴”,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开新局的思路,智慧的火花与不眠的灯火交织,让他们热血沸腾、斗志昂扬,也点燃了乡亲们对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驻村工作队对待工作的真诚努力,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间。“从美化人居环境到涵育文明乡风,从文化广场、党建文化馆、老年活动中心、村头小桥、沿河景观带的建设,再到吉冠食用菌包厂、木耳摆栽基地、人参种植基地等产业项目落地,离不开他们积极联系上级部门,协调政策和资金保障,给我们很大帮助。”说起驻村工作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吉兴村党支部书记魏运成竖起了大拇指。

“我们今天取得的成绩和村民的认可,最主要的原因是背后是省局全体的领导干部,作为药监干部和驻村干部,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百姓,俯下身子,甩开膀子,多干事、干成事,做好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员,做好局党组和村党支部的联系员,做好村民的办事员,就一定能够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满怀为民真情,刘铁成勤勉敬业,务实重干,吉兴村村民的心更暖了、钱包更鼓了、脸上的笑容也更多了,齐心迈步奔向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