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有一项拼实力、有看点的比赛,中国代表团在参赛的34个项目上,共获得21枚金牌、3枚银牌、4枚铜牌和5个优胜奖,金牌榜世界第一,这就是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其竞技水平代表了当今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共派出36名参赛选手,他们大多是职业学院的学生和教师。这支平均年龄22岁的队伍通过这个竞技平台和窗口,展现了中国近年来职业教育优化发展的成果。浙江建设技师学院16级建筑装饰技师班学生马宏达,摘得了“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比赛桂冠,实现了该项目中国金牌“零”的突破。他也用坚持下苦功夫、练硬功夫的实际行动扭转着一部分人“刮腻子不就是一项靠年纪和资历的体力劳动吗”“抹灰和隔墙看不出什么技术含量”等误解。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期待更多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用工匠精神成就技艺佳作。
强调技术和艺术的双重“精益求精”。高技能比赛是有精度要求的,要动脑去想如何做得更好。在世界竞赛领域,更有严苛的操作要求,操作误差往往不能超过一毫米。马宏达的比赛作品由红蓝白三色构成,红色的埃菲尔铁塔与蓝天交相辉映,顶部中央一枚卷起的白色羽毛被群鸽环绕,这一表达爱、和平与浪漫的作品成功打动了评委。项目赛程为期4天,赛题仅提前一天公布,选手必须迅速读懂英文图纸,还要在短时间内施工完成。一切不是一些网友想象的“刮腻子”那么简单——这是一项用涂料、装饰材料等对房屋建筑进行修建、改善和整修,考验选手的金属框架建造和石膏板安装技术,以及隔音、隔热、防火、抹灰、装饰线条制作与安装和艺术创意等技术综合运用的竞赛,这个项目共分为五个模块,网友感兴趣的“刮腻子”只是其中一个模块。夺冠的背后,是这位小伙子为了备战每天早上8点开始训练,一天不少于7小时。另外一位冠军——上海城市科技学校青年教师邵茹鹏参加的精细木工项目,要通过手工工具和木工机器设备连接木构件,形成结构用于门、窗、楼梯和其他建筑构建,比赛要求任何一个榫卯的连接不能使用钉子,接缝处的缝隙不能超过0.4毫米,选手要想得分,就要将缝隙的大小限制在0.2毫米以内。
赛场内外的故事,也昭示着中国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之路。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一直以来,受“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影响,很多人不愿意选择职业技能教育,认为未来发展受限。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近年来我国在职教改革、产教融合、弘扬工匠精神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1/3。新征程上,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我们一定能培育更多大国工匠和技能达人,站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站在制造业高水准技能的前列。
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使每一个技能人才都有出彩的机会,就需要更加重视专业能力,把专业做到极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要引导推动更多青年人热爱钻研技能、追求提高技能。要进一步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普遍建立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相衔接、与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相适应,并与使用相结合、与待遇相匹配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技能大军行列,让技能人才有奔头、有盼头、有“面子”、有“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