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代人。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阐明雷锋精神的永恒价值,对新征程上更好弘扬雷锋精神提出明确要求。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在吉林大地掀起学雷锋活动热潮,2月24日,吉林省委宣传部举办全省纪念学雷锋活动60周年“吉林好人·最美志愿者”发布活动,刘德琨、李桂梅、洪轶杰、王藜霏、姜贺洋、张丽纳、辛玉艳、秦艳友、凌鑫、杨琳等10名同志被命名为“吉林好人·最美志愿者”。
10位“吉林好人·最美志愿者”中有52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年逾古稀,依旧活跃在志愿服务的最前沿;有高校青年教师志愿者,身兼师者和志愿者的双重身份,在学生和孩子们成长的路上精心育人、深情守护;有美丽的白衣天使,抗疫救人,不辞辛苦……他们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永恒,他们用自己的事迹证明雷锋精神正在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志愿服务,起于“志”,行于“愿”。
“党章老人”志在千里——
刘德琨
开办创业公益课堂,扶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关爱困难群体,扶危济困,奉献爱心;义务宣讲,传播爱党爱国爱生活的理念和情怀。他就是“党章老人”刘德琨。
刘德琨常背着一个褪了色的军用帆布挎包,上面绣着五个深红色的大字——“为人民服务”,这是他几十年前当兵时的背包,装着从1969年党的九大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的11本党章。一本本党章见证着刘德琨政治坚定的党员初心。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刘德琨在基层宣讲10余场,到会人数3500多人,创新了“三会一课”的党课模式。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40后”的他奋战在抗疫一线,大家多次劝阻他,可是他坚持到卡点值班,协助社区管控人员,拿着小喷壶进楼道消杀,大家都劝他尽量不要在一线,他总是说自己身体挺好,疫情防控需要人手,能帮一点是一点。
2021年,绿园区林园街道关工委老战士宣讲团成立,刘德琨任团长。老战士宣讲团共宣讲25场。2022年,刘德琨联合宣讲团同志共同开展网上宣讲红色故事120场,3000多人收听。2022年8月,他在迎宾路小学担任“红领巾宣讲团”指导教师。
时间砥砺信仰,岁月见证初心。年过七旬的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
柏合助老为老兵圆梦——
李桂梅
2009年,李桂梅发起成立柏合新家公益大家庭,他们为老兵送亲情、送健康、送快乐……作为长春市柏合助老志愿者协会会长,她一直将退役老兵惦记在心里。“张大爷手机坏了?”“我去吧!”……无论再忙,收到老人需要帮助的消息,她都会及时沟通,给予老人贴心服务。
2021年,李桂梅发起“暖兵圆梦”活动,为乡村100位高龄党员老兵穿军装、理疗老寒腿,举办老兵永远跟党走圆梦演唱会。她还成立“柏合老兵故事宣讲团”,推出“老兵故事会”。老兵故事宣讲团走进国防教育基地、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空军航空大学、企业、社区,受众人数3000余人。
每月26日,李桂梅都会带着协会志愿者,为老人们理发、理疗、洗脚、剪脚指甲,送慰问品,风雨无阻。他们崇敬老兵的模范行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
晨星璀璨实干笃行——
洪轶杰
2022年疫情形势严峻,洪轶杰作为长春市晨星志愿者协会会长,在晨星志愿者群里组织志愿者4580人次参与农安、双阳、公主岭等地42个社区一线抗疫工作,累计抗疫志愿服务总时长29.21万小时。为了让志愿者协会有序发展,洪轶杰在晨星内部设立志愿服务“督查小队”,每天设定组长及时和社区对接。疫情期间购药成了百姓心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他成立“送药小分队”,在小区与医院、药店之间不断奔波,为老弱病残孕等需要帮助的群体开展“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同时也将价值12万元的蔬菜包从西安协调过来,和社区对接特殊老人名单后,送到居民手中。他组织成立晨星消杀大队,累计消毒面积达395.75万平方米。
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只是他多年来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一小部分。他与协会成员积极参与慰问老兵、法律服务、看望自闭症儿童、公益献血、社区治理、疫情防控、植树护林等公益活动。如今,他组织的“晨星志愿服务大集”已经走进多个社区,开展照顾老人、捐赠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受益。
电波暖心传递大爱——
王藜霏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王藜霏是吉林市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一名优秀记者、主持人,也是吉林市医疗志愿者协会志愿者,曾先后荣获“吉林市青年岗位能手”“吉林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多年来,她投身志愿服务活动,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为人民服务。
面对疫情,她多次参与社区扫码登记工作,配合参与防疫志愿服务。2022年3月初,王藜霏与吉林市医疗志愿者协会联系迅速推出3期公益节目,并在3月5日“学雷锋日”当天与医疗志愿者协会推出《志愿者在行动》特别节目。3月20日,王藜霏响应党委号召,主动与所在社区联系,积极配合社区参加维护秩序、配送物资、派发试剂盒等防疫志愿服务工作,不讲条件,不怕吃苦。这期间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150小时,配送物资3000份,服务500多户居民。由于疫情期间广大市民求医问药难度增大,吉林市医疗志愿者协会应时推出大型公益直播《我们在一起——听医生说》节目。节目从4月26日一经播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喜爱。王藜霏作为节目项目负责人和医疗志愿者协会的一名志愿者,与各大医院的医护人员相互配合,提供处置方式并解答网友朋友提出的健康问题。每天一个小时的直播,她已经连续主持超80小时,直播服务超3万人次。
从1998年走进交通台,文明交通就与她紧密联系起来。她积极投身到吉林市“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中,用她的节目、她的声音带给大家充满希望、快乐有内涵的正能量。
教书育人志愿有我——
姜贺洋
他身兼师者和志愿者的双重身份,在学生和孩子们成长的路上精心育人、深情守护。他就是延边大学繁星青年志愿者协会艺术学院分会志愿者姜贺洋。
自毕业留校工作后,姜贺洋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工作,他所在的延边大学繁星青年志愿者协会艺术学院分会每年都要利用寒暑假走进延边州大大小小的村庄,为孩子送去艺术课。姜贺洋说:“村小里没有专职艺术老师,但孩子们特别需要这方面的启蒙。所以我们组织起三下乡艺术支教团,在经过调研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准备好艺术支教内容,让孩子们感受到艺术的美好。”
身为师者,姜贺洋积极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先后开展“云端美育”“云端德育”等线上主题活动。他参与制作的延边大学抗疫版《奉献》《人世间》、卧龙合唱团云端合唱《这世界那么多人》《歌唱祖国》等作品,展现出了延边大学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被人民网、学习强国等多个平台转载,累计浏览量超过百万余人次。
这就是他,一名老师,一名志愿者。他用自己的经历展现了雷锋精神在青年志愿者身上绽放的光彩。
从“心”出发战“疫”无悔——
张丽纳
张丽纳是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和四平心理健康专家组成员。多年来,她凭借过硬的专业素质,先后开展160多场心理教育和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公益心理咨询时间超过2万分钟,解救心理危机学生和教师10余人。执教30载,教育初心始终如一,教育情怀从未改变,一直默默地走在心理教育和家庭教育志愿服务的道路上。
面对疫情,她带领团队每周六开展面向社会的公益咨询。成立至今,她出诊咨询42次,咨询48人次,累积咨询时间达3000分钟。开办公益讲座6场,公益带读学习两个月,有300多人受益。帮扶社会无怨无悔。捐助汶川地震灾民,帮助家庭困难教师、贫困学生和贫困村民的物资捐助超过2万元。她帮助的桂花村贫困学生刘强,大学期间被评为2019年全国十佳大学生,当年申请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张丽纳如一道光,用真诚和奉献点燃了他人的希望,唤醒他人的理想,照亮他人的路。如今年过半百的她依然不遗余力地播撒爱的种子,给这个社会增添一份温暖和幸福!
“白衣天使”冲锋在前——
辛玉艳
抗击疫情,尽显巾帼本色。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辛玉艳作为辽源市中医院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无惧艰险,一路披荆斩棘,冲在一线,成为了病魔面前的“铁娘子”。
她时刻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多次被市卫生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及“先进个人”。
新冠疫情暴发之时,她以院感科负责人的身份为医院打赢这场“战疫”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经常自愿参加医院党委组织的创先争优服务队,深入社区宣讲疫情防控知识等志愿服务活动,发扬雷锋精神,将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被医院“记功”一次;被辽源市科协评为“优秀科普工作者”;被辽源市卫健委评为“优秀医院感染管理者”。在辽源市疫情防控工作中,曾多次被派往定点医院、方舱医院支援,指导院感防控工作。2022年3月,她前往辽源市新冠定点医院(市医院)支援,每天披星戴月。2022年4月初,她再次临危受命,由定点医院直接转战小方舱,收治了177名新冠病人;2022年9月正值中秋佳节之际,再次被派往辽源市新冠定点医院(胸科医院)支援,又一次圆满完成任务!她被辽源市卫健委授予“优秀专家”的荣誉。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辛玉艳初心与责任同在,她用勇敢与敬业,散发着医务工作者的高光;用担当与仁爱,践行着对党的承诺,在抗疫一线上始终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战斗着,在她的心中一直坚定着一个信念:“我要与大家并肩同行,一起迎接胜利的那天。”
公益寻人“宝贝回家”——
秦艳友
“当罪恶之手伸向他们,家碎了,美好的生活不复存在……然而,路上有相助汇聚,爱心照亮宝贝回家的路。”
为了帮助被拐儿童,2007年,秦艳友和张宝艳夫妻开通了中国第一家专门帮助寻找被拐及走失儿童的公益网站——宝贝回家寻子网,免费为失踪儿童家庭提供寻人帮助。2008年,秦艳友夫妻在通化市民政局注册了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成为国内第一家免费帮助被拐、走失、流浪乞讨及被遗弃儿童的民间组织。2009年,秦艳友夫妻建立了一条快速的打拐绿色通道。2014年他们与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合作,打造了国家级寻人融媒体平台。通过多年的实践和努力,宝贝回家寻子网已发展成为国内资料最全、功能最多、寻人效率最高、社会关注度最广的公益寻人网站。
截至目前,宝贝回家注册志愿者已达38万余人,已成功帮助9800多个家庭团圆。
秦艳友作为通化师范学院教师,通化市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党委书记,先后荣获“中国好人”“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2009年度感动吉林十大人物”、第二届吉林省道德模范、吉林省劳动模范、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吉林省非公党建领军人才、吉林省“党建强 发展强”优秀党组织书记等荣誉。
用心打造“安全家园”——
凌 鑫
凌鑫,松原市蓝天志愿者协会秘书长、松原市一米阳光公益组织发展中心主任。多年来,他以奉献为宗旨,以帮助他人为快乐,用满腔的热情和执着的奉献精神带动着更多的身边人参与和支持公益事业。
2016年,他加入松原市蓝天志愿者协会,先后参与和发起了多个志愿服务项目。在3年的志愿服务管理工作中,他创建了协会灾害响应机制,引入“安全家园”防灾减灾项目,为城市防灾减灾工作贡献了一份力量。凌鑫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使他对社会公益发展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自费购置应急救援装备、设施,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都从未间断对社会车辆的义务救援和城乡社区防灾减灾公益课堂的宣讲。
2020年新冠疫情突发,他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组建疫情防控突击队,2000余名青年和高校学子迎难而上,先后协助20余个社区开展走访调查、核酸采样等工作,走访家庭数万户。2022年疫情再次来袭,他立即重组疫情防控突击队,按照松原市委宣传部指示组建疫情防控消杀专班,并带头进驻松原市抗疫物资中转站,开展24小时驻守消杀,截至目前,他已累计组织1.3万余人次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有关的各类工作。
白衣执甲青年担当——
杨 琳
杨琳是吉林省红十字会志愿者,她是战士,也是“天使”……无论是面对意外事故还是疫情防控,她都让大家见证一个女孩对救死扶伤的使命担当。2018年,面对突如其来的车祸爆炸事故,杨琳不顾自身安危,毅然下车开展救援,及时救出3名命悬一线的群众。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她主动请缨到发热门诊工作,积极参与社区防疫。近几年,她先后参与松原、通化、长春等地抗疫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超过上千小时。2022年3月10日起,参与采集核酸65天,共完成55轮核酸检测,采集6.5万份核酸检测样本;发放抗原试剂盒14轮,总人数达到1.2万人次;发放蔬菜包等副食品达3000份。面对疫情,杨琳第一时间加入“志愿服务关爱行动”项目。她主动与自由大路社区取得联系,直接入住社区两个月,主要负责社区及校园核酸采集工作,成为基层抗疫的中坚力量。为了能够达到应检尽检,杨琳提高速度,每天采样近1500人次,高效率地完成采样任务,在杨琳等志愿者的精心守护下,小区成功实现“无疫小区”目标。在此期间,有居民突发心脏病,杨琳一发现问题,及时处置,立即叫停核酸检测工作,马上救人,最终患者脱离生命危险。在她身上,充分彰显了志愿者“人民至上”的高尚品质。杨琳多次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学雷锋之路,也必将继续走下去。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中,一传十、十传百,为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汇聚志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