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农村大量“沉睡”的土地资源活起来?如何解决乡村建设发展资金问题?如何推动资金、资源、技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
素有“天下第一粮仓”美誉的榆树市,谋求变革,破冰试水,探索符合本市实际的制度机制,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改革试水 为产业振兴添动力
走进榆树市八号镇北沟村,温室棚膜接天连地,如同进入一片白色的海洋。经过几年的发展,这里实现了由贫困村到亿元村的成功“逆袭”。
“我们村标准化棚膜蔬菜园区有7个,蔬菜大棚1061栋,棚膜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470公顷,年产蔬菜6万余吨……”北沟村党支部书记王春庄如数家珍。
近年来,北沟村大力发展棚膜蔬菜产业,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群众参与、政府扶持、规范发展、富民强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同时坚持合作化经营、规范化建管、科技化种植、社会化服务的“四化”模式,棚膜蔬菜产业实现井喷式发展,呈现出“屯屯有园区、户户有大棚”的新局面。
随着棚膜产业越做越强,如何依托现有基础,拉长产业链条?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前提下,保障产业项目落地,成为北沟村乃至全市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正逢此时,我省着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制度创新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取得了喜人成绩,为榆树市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注入动力。
勇于担当,突破重围。2022年1月,榆树市在借鉴长春市九台区试点地区经验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社会公示、征求意见、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备案审查等行文程序,以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发了《榆树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试行)》,用于指导全市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
“文件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主体、程序和收益分配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有效破解了农村产业项目用地无法办理征收再出让的瓶颈,盘活了农村闲置的存量建设用地,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让广大农民分享更多改革成果。”榆树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孙广富告诉记者,这也是我省出台的第一个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施办法的规范性文件。
沉睡资源活起来,分散资金聚起来,农民群众富起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正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立足优势 为用地保障扩路径
这几天,榆树市铭城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从地里打包回来的秸秆经过粉碎、压缩、定型等多道工序后变成利用效率高的生物质颗粒燃料。
“这里以前是我们乡的敬老院,随着设施、设备老化严重,敬老院不再营业,一直荒废着。企业的落户不仅盘活了闲置的土地资源,也为推动全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榆树市太安乡党委书记赵明说。
这个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的生物质颗粒加工项目是榆树市太安乡通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引进来的。
随着《榆树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试行)》文件出台,太安乡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先后几次召开党委会,积极谋划乡村产业发展项目,在经过研讨、决策、确认、报审等议事程序后,形成了太安乡原敬老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方案,并在中国土地市场网、当地有形市场等媒体公开发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
2022年8月11日,入市公告结束,榆树市铭城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投标成功,以107.9141万元竞买,并预付出让价款72万元。
8月29日,榆树市铭城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在市政数局摘牌,交易成功,出让年限为50年,拟建13万吨秸秆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项目。
“能有这么大的建设规模,得益于榆树市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为我们提供用地保障,同时配套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让我们这些外来企业更有信心在吉林投资兴业。”榆树市铭城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柴玉林说。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赋予了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权能,充分发挥了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了城乡土地平等入市、公平竞争,破除了企业发展用地难的问题。
50台秸秆打包机满负荷运转,太安乡1万多公顷土地的秸秆被“吃干榨净”,不仅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效率,极大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延伸了产业链条,带动了秸秆收购、加工和运输业的发展,为实现全市农作物产业化的闭合循环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发挥作用 为农民增收创条件
促进农民增收一直是“三农”的核心问题,榆树市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探索也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供了重要保障。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主体是代表其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通过入市出让给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让群众享受到了改革红利,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总投资2.1亿元的北沟村三产融合示范园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预计明年投入使用。为了顺应北沟村棚膜产业发展大势,北沟村通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设三产融合示范园区,打造菜王村“北菜南运”基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拓宽渠道。
“以前每到蔬菜上市的季节,我们都是在路边临时搭建的交易点进行买卖,客源不稳定没有保障。这下可好了,园区实施标准化的管理制度,保障我们菜农的利益。”北沟村村民闫桂福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个集棚膜蔬菜种植、加工、仓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园区建成后,能够有效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解决农产品转化率低、附加值不高的问题,带动3500人就业,让农民群众充分享受农业增加值效益。
目前,榆树市先后完成了北沟村三产融合示范园区、五棵树镇进步村蔬菜交易市场、弓棚镇水泉村新型墙体建筑材料等涉及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用地审批工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增加了土地出让收益近800万元,有力推动了榆树市乡村振兴事业的有序、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