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就业压力凸显,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支持。”“针对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增多,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更挚热的“民生温度”。
“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收入分配调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一老一幼’服务等工作。”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福祉念兹在兹。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全国两会期间,我省全国人大代表、住吉全国政协委员热议民生关切,展望美好图景,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共同描绘民生新画卷。
织密社会保障网,擦亮民生底色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白玉晶始终关注民生保障问题。她建议,深入推进全民参保,密切关注新业态、灵活就业、农民工群体,切实发挥社保助企惠民的经济功能,进一步织密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
“兜底线,托民生。目前,我省已基本建成全覆盖、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白玉晶代表还建议,进一步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是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缓解百姓‘看病难’问题的重要举措。”刘林林委员建议,进一步扩大互联网医院建设,利用线上门诊和线下送药双结合的模式,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接受三甲医院优质医疗服务。同时,让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加大力度下沉到社区和乡村,推动分级诊疗落实,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
呵护“一老一幼”,厚植幸福根基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事关千家万户,关乎民生福祉。
2022年,我省大力实施幸福养老工程,建设55个综合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8个社区老年食堂试点,为56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
“我省60岁以上人口大约有555.12万人,占总人口的23.06%,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不断完善养老服务已成为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徐艳茹代表建议,探索以家庭养老为基础、政府兜底线保基本、市场供给多元、社会公益互助的新型养老模式,充分整合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心理咨询、餐饮行业等服务资源,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事业链,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孩子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孩子的养育、培养,确保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徐艳茹代表认为,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有助于减轻家庭养育压力,要加大托育服务政策保障,加快形成广泛覆盖的普惠托育服务供给能力,加强托育服务人才培养,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纾解急难愁盼,提升幸福指数
提高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打造和美乡村示范村;推进农村24小时供水;改造棚户区、城镇老旧小区;建设省级“菜篮子”应急保障基地;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
近年来,我省顺应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期待,让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可感可及的幸福体验,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把民生实事放在心上、落在实处,既涵盖就业、社保、救助、医疗等基本民生保障事项,又包括环境保护、交通出行、文体服务等多层次多样化的民生需求。
“我省法律援助工作连续13年被列入省委省政府民生实事和重点工作,全省司法行政机关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成效显著。”据邓健委员介绍,我省已建成覆盖全省城乡的五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整合了“12348”法律援助热线平台,让群众享受一站式法律援助服务。通过推进值班律师制度、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落实和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为没有辩护人的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及其近亲属提供法律帮助,已先后实现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全覆盖。她建议,应加大法律援助资金投入,完善法律援助律师补贴机制,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彰显法治温度。
民生稳,则人心安,让民生“暖色”折射高质量发展“成色”,是每一位代表委员共同的期待,也是吉林正在书写的新时代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