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理论

把艰苦奋斗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杨玉浩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指引伟大实践。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同志“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到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指出:“全党同志要把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留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好发扬好”“全党同志要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艰苦奋斗精神的深刻内涵,并将其一代代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破除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就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根基,艰苦奋斗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和中华文化的价值内核。纵观历史长河,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传承,艰苦奋斗一直是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其蕴含的勤劳勇敢、艰苦朴素、自强不息等精神基因构成了艰苦奋斗的精神要义,滋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古汉语类辞书解释,“艰”,土难治也,艰难险恶之意;“苦”,大苦苓也,劳苦困苦,或为……所苦等意思;“奋”,鸟展开翅膀,猛然用力,疾速有力之意;“斗”,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鬥之形,斗争、战斗的意思。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形成了勤劳勇敢、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因为受制于土地多寡、“肥瘦”和气候等众多自然因素限制,古时百姓常常为自然所“苦”,“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的灾荒记忆,决定了我们的祖先必须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与自然的不利条件做斗争,才能摆脱生存压力,谋取自身发展,推动文明进步,也才有古人倡导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等思想留存。正是凭着艰苦奋斗精神,中华民族在广袤的土地上开垦出万顷良田、修筑出水利堤坝,披荆斩棘,发展壮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不论世事如何变迁,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升华。《共产党宣言》开篇所言,“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艰苦奋斗作为自己的鲜明作风,一部党史就是一部党的艰苦奋斗史。我们党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一路走来遭遇过许多艰难险阻、生死考验,百余年奋斗征途中,在斗争中进取、于斗争中发展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以斗争的精神、奋斗的风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始终是前进的主线。“进京赶考”前夕,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发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号召,“艰苦奋斗”作为党的作风要求,被写进党的文件,影响深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把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多次强调努力践行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并要求我们“把艰苦奋斗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了,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余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为我们党筚路蓝缕奠基立业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克敌制胜、一往无前的精神动力。

艰苦奋斗是创造更加美好明天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目标的强大动力。过去的辉煌成就是靠艰苦奋斗取得的,更加美好的明天仍需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来创造。于个人而言,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品质,既是实现物质生活富裕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精神生活富裕的重要基点。保持艰苦奋斗的品质、实干精神,坚持勤劳创新致富,是个人实现物质生活富裕的基本路径;同时艰苦奋斗精神也是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保障,只有经过艰苦奋斗获得的业绩才可谓真正的“获得感”,只有真正通过自身努力创造的幸福才能让人切身体会到“幸福感”,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所得实现富裕才能给人带来真切的“安全感”。于我们国家和民族来说,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当今时代,我们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越是发展越要奋斗,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目标仍需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作为强力保障。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主动接过先辈艰苦奋斗的接力棒,弘扬勤俭节约、实干苦干的传统美德,坚守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的精神干劲,永葆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