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1版:头版新闻

永铸红色之魂

——记吉林通化工务段桥隧车间第一维修小组(四)

本报记者 于迅来 曹梦南

梅集铁路线不是一般的铁路线。红色,是她永不消褪的底色。

85年前,杨靖宇将军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在梅集铁路老岭隧道打响了历史上著名的铁路破袭战;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沿着梅集铁路线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此后3年,梅集铁路成为抗美援朝物资补给的生命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梅集铁路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普速客货运输通道;进入新时代,这条红色铁路在助力东北振兴的同时,又成为地方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窗口。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吉林通化工务段桥隧车间第一维修小组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强大的战斗力从哪里来?来自东北抗联精神,来自抗美援朝精神,来自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33年来,在这些精神伟力的感染、润泽下,他们用汗水和青春践行初心使命,让这条红色铁路不断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信仰:党组织啥时候都是“主心骨”

第一维修小组共13人,其中有7名党员、9名退役军人。无论是党旗红,还是军旗红,红色始终是小组的精神底色。

通化,是一座充满红色印迹、英雄辈出的城市,每一个沉静的红色遗址遗迹,都镌刻一段烈火激情的记忆。

小组把每月1日定为“感悟日”。每到这一天,党小组组长刘传双都要带领大家走进通化市各个红色教育基地,聆听革命故事、重温革命传统。有时去杨靖宇烈士陵园,有时去红石砬子临时战地医院遗址,去的最多的,还是身边的老岭隧道战斗遗址。在那里,大家会静默肃立,在心里深深感悟东北抗联精神: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党员们在这里过组织生活,还没入党的同志写心得体会,也会给组织写思想汇报。

刘传双算是小组的“大家长”,说话有分量。可刘传双说:“我们这里大事都由党小组会议决定。在危险和困难面前,党小组是真正的‘主心骨’,是大家的精神支柱。”

今年清明节,小组来到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向烈士敬献鲜花、追思默哀,表达对革命英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7名党员在党旗前高高举起右拳,重诵入党誓词。

“杨靖宇将军英勇抗日的一幕幕场景,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抗联英雄的无畏。这里是英雄战斗过的地方,我们正踏着英烈的足迹前行。英雄用生命创造的历史功勋,给了我们强大的精神动力。无论环境多艰苦、任务多艰巨,我们都要去完成,绝不能给英雄丢脸。”肖政桐说,一定要向身边的党员学习,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对党忠诚、听党召唤。

传承:思想政治工作永远有“大作为”

第一维修小组的同志们都生长在长白山区,从小听着英雄故事长大,“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精神早已深入骨髓。刘传双经常找组员们谈心,鼓励大家拼搏奋斗、争创一流。

小组每周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大家最喜欢学的是《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战斗英雄们的故事。抗美援朝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有句铁骨铮铮的誓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大家把“三个不相信”当作座右铭,时刻鼓舞自己战胜困难。

红色血脉源远流长,红色传统薪火相传。潘洋的父亲曾是一名桥隧工。小时候,他看到父亲起早贪黑,衣服上常常沾着泥土。潘洋没想到,长大后自己又干上了父亲这一行。

潘洋说:“年轻人应该多干点有意义的事。桥隧工每天要面临不同的挑战,确保列车行车安全,工作特别有价值。听说桥隧车间缺少年轻人,我第一时间就申请来到这里工作。”妻子于莎莎很理解他:“他以前是列车员,上下班时间固定,算是个‘白领’,到了桥隧车间,天天下班没个准点儿,一身油渍麻花的,但是他更开心快乐。”潘洋说,既然来了就要好好干,传承父辈们“坚守岗位,奉献青春,一干就是一辈子”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如今,潘洋已成为第一维修小组出名的搜山扫石“蜘蛛侠”。而随着潘洋的加入,又有4名“90后”的年轻人加入了第一维修小组。

奋进:做红色铁路上的新时代“追梦人”

“桥隧工,风险高,防坠落,监护好;防护具,仔细检,有破损,要报告;安全帽,要戴好,安全绳,须系牢……”在班前安全小课堂上,赵若明独创的安全“三字经”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小课堂每天一讲,有的分析典型案例,有的讲述“历史上的今天”,还有的动手创作短视频。“心系桥隧涵,创优保安全”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小组组员在工作中是不畏艰险、乐于奉献的“尖刀班”,在社会上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为民服务的志愿队和奉献者。赵宝臣是通化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员,也是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的志愿者。他经常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多次无偿献血,还自学考取了应急救援员及救护师资格证书。在他的影响下,小组不少人主动向社区申请做志愿者,每周抽出一定时间去社区做义工服务。

车轮滚滚,山路弯弯。33年来,第一维修小组发挥党小组的“大作用”,彰显思想政治工作的“大作为”, 书写了新时代铁路工人的奋斗荣光。今天,第一维修小组追梦的脚步更加执着有力。

“呜——”梅集铁路线列车的汽笛声也更加清澈响亮……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