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敦化市大石头镇大榆树川村透露着忙碌和喜悦。
从高处俯瞰,几乎每家的庭院中都整齐地摆放着木耳菌包——码垛、打孔、分床,给菌包盖上草“被子”保温、透气……人们为木耳的茁壮生长做着最后的准备。不久以后,这些菌包就会长出柔软、肥厚的木耳,将成为家里的“钱袋子”。
大榆树川村气候温凉、水源优质,村民长久以来积累的种植技术,加上本地独特的井水灌溉方式,使这里出产的木耳耳片均匀、耳体肥厚、滑嫩爽口,是十里八村公认的“木耳状元”。采购商愿意收,消费者愿意买。
“种木耳得吃辛苦,投入大、风险大,要是一年折本,三五年都缓不过来……”在大榆树川村当过20多年村书记的马建新这样形容木耳产业。时至今日,2017年7月的那场大水,让这位60多岁的老村干部仍然心有余悸。当年,村民家中刚刚摆放好的菌包一夜之间被浸泡在水里,巨大的前期投入打了水漂。这一季没了收入,下一季拿啥做菌包?拿啥雇人?拿啥“翻身”?村里笼罩着愁云惨雾。
“干部、干部,就要先干一步!”风风火火的女村干部马建新不认命,擦干眼泪走出门,帮村民“找钱”。2008年,马建新推开邮储银行敦化市支行的大门,战战兢兢的她受到了热情接待。这次对接,让大榆树川村迎来了新生。银行在对大榆树川村的实际情况进行走访后,决定提供贷款,帮助村民实现木耳再生产。
“2008年到现在,最初从五户联保、三户联保开始,如今‘信用村’建设,村民收入提高了,精神面貌也好了……”十几年来,邮储银行敦化市支行客户经理仉庆峰一直负责大榆树川村的信贷业务。从城里出发,翻山越岭去大榆树川村的路,他每个月都要走上几回。仉庆峰告诉记者,现如今,大榆树川村在邮储银行农村信用体系及支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成为敦化市首个“信用样板村”。截至目前,该村授信户数已达106户,授信率77%,其中56户被评为“优质白名单信用户”。
大榆树川村的故事,是金融支持“三农”工作的一个缩影。2021年以来,邮储银行敦化市支行持续加大各类涉农主体支持力度。截至一季度末,本年三农贷款投放2.81亿元,净增1.8亿元。贷款投放量和净增量均创历史新高,三农贷款的规模也从2021年的2.25亿元到了2023年的4.85亿元,实现了两年内三农贷款规模翻一番。金融的“活水”,沿着已经建成的信用网络,精准滴灌到“三农”领域的每个角落。
现在,卸任了村支书的马建新仍然很忙,风风火火地经管着自家的木耳,还与自家兄弟姐妹集资承包了一个山头,对山上的树木、花草、蘑菇“牵肠挂肚”。
当年蹒跚起步的木耳产业也在大榆树川村成了气候,全村几乎家家户户种木耳。人们用卖木耳的收入盖新房、买汽车,小小的大榆树川村人丁兴旺、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