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样的思想底色,决定着青年的成长成色。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论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新征程上,高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各领域,深谙全媒体时代青年成长规律,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网络思政教育路径,让学生更加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为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全媒体时代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媒体格局与信息传播方式深刻变革的时代,人们不再局限于报纸、广播电视、期刊等传统媒介,而越来越习惯从网络、新媒体平台特别是移动端实时化、全过程性地获得信息。对于高校思政教育而言,全媒体时代带来了教育资源丰富、教育途径多元等新变化,同时,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学生在各类媒体平台上信息交互自主性强等特点,对高校思政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传播方式、教育途径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亟需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回答好如何因时而谋、顺势而为,依托全媒体打造新路径这一重要课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长期抓好的战略任务。要守正创新,牢牢把握全媒体时代对提升网络思政教育质效的要求,充分发挥全媒体的优势,把握好学生思想动态,坚持“内容为王”,不断丰富思政教育载体、形态,持续探索创新路径,强化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效。
把握政治要求,积极迎接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新挑战。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高校要深入领会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定位,充分认识党中央抓高等教育的深刻政治考量和深远战略眼光,教育青年学子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不断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的能力和本领。要紧密围绕高校学生需求及其思想动态开展精准化、融合化、针对化的网络思政教育,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培育时代新人,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自觉把个人奋进脚步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与国家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一要注重研究和适应全媒体时代信息来源多样性的特点。思政教育重在提高学生政治素养、思想水平,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握好网络条件下不同媒体平台的信息收发机制,全方位了解学生网络行为倾向,为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二要注重研究和适应全媒体时代教育内容针对性强的特点。全媒体时代,信息垂直化、差异化、圈层化传播,唯有优质、契合不同群体需求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受众的视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必须统筹教育资源、精选教育内容,切实提高教育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三要注重研究和适应全媒体时代传播方式丰富性的特点。借助各类载体,丰富相关渠道,以务实管用、覆盖面广的平台化传播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放大网络思政教育的传播效果。四要注重研究和适应全媒体时代教育途径多元化的特点。打通线上线下壁垒,多做融合文章,实现网络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等的有机整合。
拓宽网络思政教育空间,夯实“三全育人”体系。要在铸魂育人工作中积极走进学生的网络生活和现实学习生活,创设线上线下联动的教育场景和学习情境,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赋能青年成长成才。一是打造网络“大思政课”,入驻全媒体平台,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其关心的热点和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从思政教育视角出发,为学生“量身定制”网络思政教育方案,做好网络思政全媒体教育规划,保证网络思政教育对接高校学生思想状态与个性需要。二是处理好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关系,凸显教育内容的交互性,指导学生在全媒体时代正确发布信息、发表观点、提出见解,将学生的反馈转化为“生成性”资源,保持网络思政教育创新力。三是扎实推进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与综合教学平台、学生管理平台、教育评价平台、教研平台等各类平台的融合,以泛在式平台促进网络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网上主题团课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效链接,促进师生教学相长,促进第一课题和第二课堂贯通,增强网络思政教育合力。四是增强学生思辨能力,以新颖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获得思想与行为上的启示。选树榜样,以身边人的青春奋斗故事影响和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在各类媒体平台上遵守法律法规,守住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