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开展主题教育的总要求作出深刻阐释,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强党性”。检验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如何、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主要看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没有政治定力。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在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中知立场、明立场、站稳立场,把这一伟大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强信念、善学习、严律己,坚守党性原则,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政治信仰不变色、政治立场不动摇、政治方向不偏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在党的百年奋斗中,无数党员干部用行动和生命诠释了理想信念的万丈光芒。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雷锋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红色理论家郑德荣的“一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我就坚信不疑了。我一定要站在真理这一边”的表述和行为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理想信念的最好例证。可以说,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坚守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在主题教育中,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要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要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远为真理而斗争、为人民而奋斗,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加强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百折不挠,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就是源于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就在于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以理论上的清醒筑牢政治上的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根本指导思想。新时代新历史条件下,必须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着力从时代主题、机遇挑战、总体考量、科学依据、战略部署、方略谋划等方面学深悟透这一思想的深邃内涵,使深学精思相辅相成、方式方法灵活创新、基调导向精准把握、理论实践紧密结合,进而不断坚定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要学好用好《习近平著作选读》,在学思践悟上下更大功夫,在政治忠诚、使命担当、实干精神、深厚情怀、斗争本领、清醒坚定上作出最大努力,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稳步向前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树立严于律己作风。政治定力是判别党员干部道德高尚与否的最主要依据,是决定党员干部能否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定海神针”,也是政治能力的重要体现。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增强对自身内心世界的把控能力和对外部复杂环境的应对能力,必须要锤炼过硬的政治定力,强化纪律规矩意识,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党纪约束,不断强化规矩意识,带头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遵守党章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始终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既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有坚定立场,也在生活小节上谨言慎行、遵规守矩。要自觉把学习进步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精神追求,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不断提高自身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不谋私利、不搞特权、不徇私情,让履职更有底气、干事更加硬气,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用心倾听人民的呼声,对于人民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要坚持不懈为之努力和奋斗,对于人民群众痛恨的腐败现象,要坚定不移反对和斗争,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