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文化

从小小说到长篇小说的转场

——访公木文学奖获奖作家于德北

本报记者 李梦溪

《美丽的梦》是作家于德北的一部小小说作品集,获得了第四届公木(吉林)文学奖。在中、短、长篇小说作品林立,小小说创作还属小众的创作态势下,每篇不到2000字的小小说能够脱颖而出,拔得头筹,足以证明这部小小说集的优秀与不可多得。

“带泪微笑”的出色小小说创作

今年56岁的于德北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小小说也是他最早尝试的文体。《美丽的梦》作品集中有一篇小小说作品《杭州路10号》获得了第三届(2005—2006年度)“金麻雀奖”,这是国内小小说的最高奖。这部作品成为国内小小说界常提到的经典名篇,也是于德北的小小说“代表作”。《杭州路10号》的主人公是一名待业青年,苦闷中他有一天突发奇想,写了一封自己是残疾人的信,倾诉自己的悲观和痛苦。信写完后就随便编了个地址,收信人写上了“杭州路10号袁小雪”,就塞进了邮筒。没想到的是,他居然真收到了署名为“您的朋友雪雪”的回信。自此,每个月这个年轻人都能收到一封来信(虽然他因为羞愧而从来不回),甚至收到寄来的《生命的诗篇》《张海迪》这样的书。这一切让主人公感动并自省,他决定要去探望并当面感谢袁小雪。他果真找到了杭州路10号。令人震惊的是,回信者是一位刚刚去世两个月的老教授,他临死前为陌生的失意者写了很多信,并叮嘱老伴儿每个月寄出一封。

这篇充满戏剧化,结尾出人意料的小小说让人感到了久违的温暖和感动,当年一发表就收获了无数好评。当代评论家、“金麻雀奖”创始人杨晓敏说,《杭州路10号》在故事结构上化繁为简的精心编排,叙述语言韵味十足的沉稳老练,揭示谜底的水到渠成,塑造人物的草蛇灰线手法,把情感类题材写得如此深切走心。人世间隐藏的大爱和至善,超越了时空,超越了具象甚至超越了生死,这样的主题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当年“金麻雀奖”的评委认为于德北“最大限度地逼近了人的精神层面,仿佛是‘含着泪水的微笑’,深情咏唱着来自底层的生命恋歌。”杨晓敏说,于德北的小小说作品里,常常以“我”作为故事中的主角或配角:我是临时工、我是诗人、我是失恋者、我是……经常是“我讲一个我的故事”。

近年,于德北又出版了一部小小说集《水下森林》。但里面的很多小小说却不像《美丽的梦》里的作品那么多结尾反转,戏剧性十足,而更像生活的片段。对此,于德北说,他早年写小小说刻意追求“欧·亨利”式有戏剧张力的写法,但近些年他的小小说不太追求这个了,觉得能如实折射出生活,就是好小说。

赤子情怀童心永驻

一直以来,于德北也进行了大量的儿童文学创作,常与青少年交流,是小朋友眼中的“德北叔叔”。今年他出版了儿童文学《寻泽记》,被称为是向经典儿童文学《小王子》的致敬之作。于德北说,真诚、宽容、理解,这许多成年人丢失的东西,《小王子》用它干净的语言、空灵的想象几近完美地呈现出来。创作《寻泽记》源于他偶然遇见的一个小男孩,那是一个面色苍白、声音虚弱的孩子。他当时匆匆离开时,真希望手边有一本精美的故事书送给他。这个小男孩总在于德北的脑海里浮现,他想给他写一本书,书中有他想讲给他的故事。《寻泽记》与《小王子》最大的共通元素就是“倾听”。相遇是恩义,倾听是美德。倾听孩子们,倾听万事万物,绝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来创作儿童文学,必须蹲下身来,与孩子平行、平视、平等——这是他对儿童文学的坚定理念。《寻泽记》正是这理念的忠实践行,其中饱含着他对儿童和儿童文学深深的热爱。

从《乡村志》到《雪落天未寒》:中长篇的创作跋涉

2021年,于德北又获得了第六届公木文学奖。细读获奖的中篇小说《乡村志》可以发现,它通篇是透过一个儿童的眼睛叙述二十世纪70年代的乡村,展现的乡村生活和文化却是包罗万象,因此不是儿童文学,这种写法在众多作品中显得特别。公木文学奖评委对此作品的评语是“以少年的视角回望乡村,就像梦醒后回望梦境,断断续续中无数身影从历史的某个小角落走出来。回望乡村不是怀旧,更不是凭吊,而是还原一段乡村文明的底片。这张底片被切成无数碎片,用少年的针脚去把这些碎片缝合,每个身影,每声呼唤,都栩栩如生地存照。”

那么,把乡村写得如此真切,这是不是就是作者真实生活过和眼中的乡村呢?于德北说,他5岁之前在德惠农村长大,上学后寒暑假都回去,所以童年对乡村的记忆很深。这篇小说某种意义上就是写他童年的记忆,是对乡村的人和事的一种回望,也是东北乡村民俗民情的一种呈现,当然也有诘问和反思。小说里的人、事都有相对的原型和素材,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宽广、厚重的基础。20多岁时,他写了前七章,近几年写了后五章。这部小说在他的心里沉淀了很长时间,《乡村志》所展示的还只是他童年生活的冰山一角。

今年,于德北出版了酝酿十几年、历经3年写成的长篇小说《雪落天未寒》。他说,里面人物的原型基本上都是他的亲人、邻居、同事、朋友。这些活生生的人带给他许许多多的温暖与力量,他一直想写下他们平凡而多彩的故事。并且他有一个想法:生活看似普通,实则正是时代的洪流。他要将这种想法深入融进这部作品中。他们的情感与善意,足够丰盈;他们的抉择与行动,足够伟大。他想让读者读了这本书后能体会到,即或生活中遭遇挫折和磨难,也能够更加平和、勇敢地去面对;假使人生比别人如意,也不要失去谦逊和悲悯的心灵。

于德北有一颗率真而热爱生活的心。他高兴起来手舞足蹈,聚会时常为大家唱戏、说评书、表演解闷。他还爱画画,涂鸦似的几笔就能画出个生活场景、人物小像,也有如笔下人物“大先生”般侠义的古道热肠。他同时拥有非常细腻的情感,他记下与儿子童年相处的点滴,写下长篇随笔《我和端端》。对生活和周遭一切的敏感让他文思泉涌,半生写下近千万字作品。于德北说,他是“以文为食”的。写作对于他,像呼吸般自然而不可或缺。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