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资源。从退役军人中培养、储备、选拔村(社区)“两委”干部,是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多赢之举、有效之策。
近年来,省委组织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联合选拔优秀退役军人担任村(社区)“两委”干部,充实基层干部队伍。全省广大“兵支书”“兵委员”们抓住机遇,将战场转到乡村,怀揣军人初心,扎根乡村建设,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巩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力量。
“作为一名‘兵支书’,我将继续保持和发扬部队不畏艰难、敢打硬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接续奋斗,带领东明村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6月27日,在由省委组织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联合开展的吉林省“情系最可爱的人·2023最美兵支书”选树发布仪式上,来自通化县果松镇东明村党支部书记于锡军慷慨激昂的发言,道出了此次当选50名“最美兵支书”的共同心声。
“‘兵支书’们铭记人民子弟兵的宗旨,继承和弘扬部队优良传统,带领群众摆脱贫困,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上继续践行着初心和使命,成为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思想政治处处长孟柠说。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吉林大地上一大批“兵支书”兵心依旧,在乡村振兴战场上再立新功。
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成为基层党建工作“好班长”
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乡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好班长”都有“兵支书”的身影。
龙井市智新镇明东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春龙,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加强明东村党支部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该村曾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传统村落”“吉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吉林省文明村镇”“吉林省乡村振兴实践教育基地”等荣誉。
珲春市河南街道永盛社区党委书记詹海斌,带领支部成员进单位、入企业,积极发挥党组织“穿针引线”作用,建立“1+5+N”治理服务体系,形成“167”工作法,推行党建引领下“六治融合”与“七联共建”,取得了显著成效。
汪清县鸡冠乡鸡冠村第一书记王立国,针对村级党组织引领能力不强等问题,对标先进找差距,打造了一支永远“带不走”的驻村工作队伍。鸡冠村党支部被汪清县委组织部评为“五星党支部”。
珲春市敬信镇金塘村第一书记王英泓,组织参加敬信镇军警地“同心筑堡垒”等支部共建活动50次,实现了支部党建、乡村振兴等工作齐头并进。
广大“兵支书”坚持牵头抓总的同时,组织班子成员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传导压力,使基层党建由“软任务”变为“硬指标”。
群雁高飞头雁领。大安市龙沼镇八方村党支部书记刘忠义、汪清县天桥岭镇民主村党支部书记王磊、磐石市石嘴镇永丰村驻村第一书记周楷帅……截至目前,全省有2966名退役军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他们永葆军人本色,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成为百姓“贴心人”
穿上军装,保家卫国;脱下军装,爱民情怀依旧。“兵支书”们把根植骨髓、融入血脉的爱民情怀带到工作岗位上,做群众的“贴心人”。
“我始终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只要他们愿意学,跑再多趟我都愿意。”2022年4月,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潭镇东升村启动了“农家书屋”。“兵支书”郭静在线上鼓励村民多读书,线下积极为村民送书。在部队服役期间,郭静多次被评为“拥政爱民模范”,在“兵支书”岗位上,他自掏腰包为25名特困供养户送去慰问品。在相关企业的帮助下,为村民发放物资价值12万元。
“要是没有栾书记的帮忙,哪有我家女娃的以后啊!”蛟河市漂河镇胜利村驻村第一书记栾洪伟,帮助特困户刘志的二女儿解决学费难题,老刘把对栾书记的感恩铭记在心、挂在嘴上。
扶余市大林子镇驻村第一书记王怀金,协调松原市慈善总会、松原市中心医院等单位到村开展送医送药送温暖活动,发放药品价值7万余元,免费义诊300余人次。
延边州珲春市密江乡下洼子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岩会,设立“百姓说事点”,及时了解村民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化解邻里之间的矛盾,2022年,下洼子村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全省广大“兵支书”以为民服务的初心,撸起袖子、扑下身子,凭着细致的工作和暖心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赞同,让乡村更美、乡情更浓、百姓更幸福。
扑下身子办实事
成为美丽乡村建设“带头人”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是“兵支书”们的共同特点。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火热的情怀,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面面旗帜。
德惠市布海镇吉家村党总支书记郭海雨,想方设法抓治理,实现治理悦民。在他推动下,吉家村水泥路实现了屯屯通、户户通,村民休闲娱乐有了文化广场。
蛟河市长安街道进步村党支部书记付海森,带领村民修路、栽树、治理河道;通化市通化县果松镇东明村党支部书记于锡军,带领村民改善基础生活条件、农田水利设施和村容村貌,从屯屯通路面硬化工程到村民饮水工程,从危旧房改造到“厕所革命”,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百姓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白山市江源区湾沟镇沙金村党支部书记梁宝钢在全村开展“美丽庭院”活动;扶余市陶赖昭镇朝农村党支部书记张平组建保洁队;延边州汪清县天桥岭镇民主村党支部书记王磊实行道路卫生清理网格化管理……美丽乡村建设,是村民们的幸福,更是“兵支书”的初心。
永吉县北大湖镇小屯村“兵支书”李海洋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修建小屯村小南沟及小屯村黑瞎沟两条各5000米左右的田间水泥道路和一座长10米的桥梁,解决了村民们春耕秋收时路程长、路难走的难题。在李海洋积极推动下,小屯村新建1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修建绿化带,为村民免费修复自来水管道,使70余户村民吃上放心水。“我们的‘兵支书’真棒!”家变美,心情也舒畅了,小屯村百姓说起“海洋”书记的时候都竖起大拇指。
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成为乡村振兴战场“生力军”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兵支书”们已经成为引领群众发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榆树市秀水镇治江村党总支书记马永胜组织成立吉林省佰兴农机种植合作社,与长春嘉隆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作,打造“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年利润70多万元,实现了公司、合作社、农户三赢;长春市宽城区兰家镇合隆站村党总支部书记苏春建按照“支部+公司”运营模式,把全村土地按实际情况实现流转、代耕,直接为农户增收60余万元。
通化县果松镇东明村党支部书记于锡军提出用“集体经济项目+脱贫户”的发展模式帮助村民发家致富。整合各方资金178万元,成立了通化县吉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规模化食用菌种植,并融入果松镇“一村一品”集体经济发展格局,年生产总值达150余万元。
除了改变模式,“兵支书”们注重发挥当地特色产业优势,赋予种植养殖传统产业新动能。
双辽市柳条乡厚俗村党总支书记侯建忠,带领村民大胆尝试发展棚膜经济。面对棚膜基础建设用地、资金来源等难题,几经周折,完成大棚项目的建设,实现每栋大棚每年纯收入12万元左右,40个大棚480万元左右。
长春市农安县三岗镇永远村党支部书记宁亮,带领村民发展养殖业,建立养鱼场和养牛场,全村人均收入由2013年的2800元,增长到至今的1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3年的5万元,增长到至今的50万元。
辽源市东辽县泉太镇老营村党支部书记刘晓宇带领村民发展老营柞蚕育种产业,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老营村被评为全省“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百强支部”“吉林省文明村镇”“东辽县乡村旅游样板村”。
延边州龙井市智新镇明东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春龙,通过开展第一书记代言活动,增加特色民宿游客量。积极扩大光伏发电、养牛等传统产业,2022年度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超100万元。明东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传统村落”“吉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兵支书”们的拳拳初心,是扎根乡村建设的决心,让曾经的兵,成为现在乡村建设的推动者、生力军。不同的“战场”依旧保持“军人本色”,乡村振兴,一路“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