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理论

打造产业发展新格局

那铭洋 乔原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事关吉林全面振兴大局,必须牢牢把握转型数字化、服务智能化、社会共享化、产业高级化发展趋势,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不断抢占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构筑新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坚持实体经济优先发展。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我们必须持续下气力,推动实体经济实现规模更大、实力更强、结构更优、质量更高。要抓好产业集群建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用好长期积累形成的创新资源、人才资源和物质基础,拓展市场空间,做好新兴产业协同配套、要素保障支撑,让经济发展动力强、韧性足、根基牢,创新活力持续涌动。要深入实施“百千万”产业培育工程,统筹“六新产业”发展和“四新设施”建设,谋划实施重大项目,着力建强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培育支柱产业,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打造新产业新业态新的增长点。围绕建设交通强省、冰雪强省、旅游强省、生态强省等领域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为高质量发展攒足后劲。以旅游业为例,应彰显“旅游+”效应,做好冰雪旅游、乡村旅游、避暑休闲旅游、健康旅游等优势特色项目,注重提高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挥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

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省战略,全面建设创新型省份,积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动能。要发挥大校大院大所大企优势,推动产学研用金孵介深度融合,坚决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要积极构建交叉渗透、交互作用、跨界协同的产业生态,运用先进技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加快“智改数转”。

鼓励“双创”,破除高质量发展的障碍,为经营主体提供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便利。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要突出抓好财税金融、国资国企、社会工作等重点领域改革,锲而不舍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要素环境。要增加营商友好型的政策供给,切实对创新创业、企业成长和发展予以强有力支持。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政企沟通机制,收集和处理中小企业普遍反映的难题。要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引导,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公平公开的市场秩序,形成有利于人才、知识、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汇聚流动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

围绕打造产业发展新格局抓好人才工作。始终把人才作为强省之基、转型之要、竞争之本,深入做好人才引育管用各项工作,努力造就一支堪当吉林振兴发展重任的人才队伍。一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积极拓宽引才渠道,引进不同产业所需的人才。定期向省内外通报紧缺人才需求情况,全力引进一批国际国内一流“高精尖缺”人才,加快培养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持续深化“吉人回乡”成果,重点实施高校毕业生留吉工程,鼓励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学生积极投身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二是加强工作联动和感情联络,多部门协同发力,以人才库、智库和返乡创业联谊会等多种形式,及时发现人才、联系人才、用好人才。组建一批人才创新联盟,推动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共建共享、科技协同攻关、成果联合转化。三是依据产业发展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强化人才工作的针对性,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科学有效解决编制、录用、职称、待遇等方面问题,加大对人才子女教育、配偶就业、安居住房、医疗养老等保障力度,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持。在聚焦“六新产业”发展和“四新设施”建设布局项目的同时,大力营造全社会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浓厚氛围,为产业和项目发展源源不断积蓄人才力量。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