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9版:理论评论

加强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张玉胜

生命安全与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和永恒追求。坚持“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理念,开展好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生命观、健康观、安全观,养成健康文明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为终身健康夯实基础。要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教育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教育目标和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在不同学段有序铺开,帮助学生树立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观念,形成健康意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健康素养,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健康为核心,覆盖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领域,做到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关注影响学生生长发育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因素,选取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相关内容,有机整合融入学科教育,切实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社会能力,为学生健康成长、终身发展和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生死教育与安宁疗护工作、广州大学的生死学选修课受到热议,名为谈死、实为论生,这是学校重视生命安全教育、社会广泛关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缩影。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应该好好活着,更好地珍惜生命。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将其全面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是实现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系列化、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举措。对处于儿童时期的学生,应感性形象地进行教育,引导他们爱惜生命,对中学阶段的学生,应让孩子们理解何为生死,产生对生命的敬畏感,这要求我们在中小学课程中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布局安排要更加系统、科学,内容更具针对性、适宜性、实用性。

人的一生应该接受多个层面的教育,如知识教育、荣辱教育、感恩教育、法治教育、技能教育等,很多都强调“从娃娃抓起”,包括生死教育在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要抓早抓小、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生老病死既是自然法则,也是生命过程,不能讳莫如深。未成年孩子正值身心发育、性格塑造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从教育他们好好爱自己的身体、好好爱小动物和花草树木开始,从生命之美的角度引导,强化生命之爱,继而从生命无价的角度开展,形成对生命价值的正确认知。如通过“百善孝为先”“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教育引导,让孩子学会感恩;通过“生命只有一次”的教育,让孩子们懂得敬畏与珍惜;通过对生命宝贵性、脆弱性教育,让孩子们懂得遵守交通规则、增强安全意识、树立健康观念、远离校园欺凌。要帮助孩子积极为生命“赋能”,在好好学习、乐于实践中“立生命于心、爱生命于行、成生命于意”,自觉为健康成长聚集正能量。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