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7版:好作品

咱村有个“养老大院”

□顾文显

不逢年不过节,怎么会有这种热闹场面?大老远的,就让我有种春风拂面的感觉。仿佛哪家要办喜事?像,又不是。那陆陆续续兴冲冲地直奔那个大院的差不多全是老年人!

这里是延边州敦化市大石头镇长青村。偌大个院子临时搭起一处露天厨房,简陋却是相当洁净,几张相貌不同的桌子分散摆放。先期到达的十几位老人已抢占位置各自忙活开来,迟到的匆匆打个招呼,便忙着洗手找活干,就像在自己家一样的随意自如,有剁馅的、和面的、揪剂子的、擀皮儿的……这是要包饺子。

大院霎时热闹起来。老人们几乎是各显其能,使用的工具五花八门,施展的技法也各具特色。这活儿算不上什么高科技含量,但例外总是难免的。也有位笨手笨脚的老汉,估计平时在家里也是“倒了油瓶不扶”的主儿,在这种场合,他除了赔着笑脸,任由老兄弟老姐妹们数落,讪讪地捡了成品饺子往盖帘儿上摆,再没别的本事。可大家数落归数落,出发点都是善意的,架不住人家老汉态度好哇。大家忙里偷闲忘不了斗嘴,一些类似的小插曲引起的欢笑声此起彼伏。

好哇,真的是不赖。村民们众口一词,这叫金窝银窝赶不上咱这幸福窝。过去了大半辈子,眼下掉进了福坑,能这样的条件活到老,知足。“哪个也休想把我撵走!”朱老太太总把这话挂在嘴边。有喜欢抬杠的老邻居就故意拿这话怼她。

哈哈哈哈……

这个大院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之为“养老大院”。成立这么个“老年人之家”,想法出自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刘金宝。

五年前,刘金宝当选为村里“一肩挑”领导。近年来,村里许多人外出务工,各屯有好多孤独老人。刘金宝想,老人和小孩子一样,他们害怕孤单呢。搞一个场所,把他们聚拢到一起,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快乐起来多好啊。

经过筹划,刘支书在附近选择好一处闲屋,他自己出钱装修,把家中闲置的炊具一股脑拿过来,大米白面和油盐酱醋啥都不缺,老婆知道和不知道的,反正多多益善地拿来,又购买了许多玩具,试办了这么个“仁孝养老大院”。起初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谁知道老人越聚越多。大家伙儿聚在一起,啥快乐说啥,啥高兴做啥,那真叫其乐融融。

这大院让老人们有了“外心”,拿这个新家比原来的家都重视:在家没事,吃过早饭就忙着往这边来,都认为等于走步健身了。一些老人平时在家管事意识过强,跟年轻人又想不到一块,见天这也不好,那也不对,唠唠叨叨,磕磕绊绊怎么可能免得了,闹得大家都不开心。如今心里高兴,争执少了,和谐快乐多了。子女们惊喜地发现:“俺家老爷子跟换了个人儿似的。”太好了呀。生怕大院备下吃的用的不够充足,他们就争着抢着往这里捐,没看出哪个心疼,只当变一种方式孝敬老人,还多了份省心;许多子女都觉得,这大院功不可没,平时忙顾不上,空闲了也过来凑热闹,米呀面呀油的往这边捎带,就当自筹物资办“托老所”了。刘支书见大院的效果超出了他的预期,立即筹资30万,将其扩建到270多平方米,增加了许多健身娱乐设施,这里就更具吸引力了。

刘支书是个有心人。他感觉仅仅让老人们放松地玩,日久天长怕会产生厌倦感,他得丰富内容呢。于是把国学教育渗透到老年人的活动中,又将老人们的生日归纳到十天半月一批,定时举办集体生日庆典,为老人过大寿,举办金婚、银婚纪念……遇上重大节日,还编排点节目助兴,直到衍生出眼下的饺子宴。今天我看到的饺子宴规模相对较小,总共约50人,听说人数最多时居然达到200多,那才叫壮观哩。

众人捡柴火焰高。有了老人们的热情参与,有了子女们的孝心襄助,大院用“丰衣足食”四个字形容,丝毫不过!

老年人在一起久了,也往往会闹矛盾。说不到一块去了,憋气、转身离去也是有的。然而,离开几天,左思右想确实有些舍不得,这儿的吸引力太大了,于是一跺脚,要不了几天,赌气离开的又回来了……

长青村的养老大院形成了规模,渐渐声名远播,成为远近闻名的道德示范典型,据说,已有上百个村子效仿。

一阵阵欢笑声从大院那边传过来,让我这个局外人心里痒痒的。他们无不因为人到老年能有这样一个幸福舒适的场所而快乐而自豪!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