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评论

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

何俊男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作出部署。“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日前,《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强基础研究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文章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新征程上,我们推动创新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在注重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同时,必须下大气力加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让其在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挑大梁、担重任、战风雨。

当前,国际科技竞争呈现新趋势新特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推进,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只有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成功组织一批重大基础研究任务、建成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基础前沿方向重大原创成果持续涌现。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等部署切实落实到位,始终突出前瞻性、战略性需求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加大相关人才培养使用力度,为创新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关键是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在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上聚力用劲,推动更多“千里马”在新领域新赛道竞相奔腾。应清醒认识到,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要下气力解决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基础学科难得到“青睐”、基础研究人才相对稀缺的问题。必须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主动对标世界前沿、对接国家战略、对准社会需求,用好高校、院所等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储备更多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好苗子”,为他们提供广阔舞台,鼓励大胆尝试、大胆创新,确保有潜质的基础研究人才尽快“冒”出来。持续在引育留用上做好文章,不断壮大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和一流创新团队。

评价就是“指挥棒”,标准就是“风向标”。要持之以恒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基础研究高水平支撑平台,用好人才评价机制,以精准、专业、科学的评价激励举措推动基础研究人才更好发挥作用,让作出积极贡献的人才更有获得感、成就感。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仍有明显短板。必须下气力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要摒弃重资历轻能力等不合理做法,不盲目追求“高大上”的头衔和“帽子”,既把“论文、职称、学历、奖项”作为参考依据,又突出品德、能力、质量、贡献和业绩等,避免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光环”确定薪酬待遇、配置科研资源。要围绕基础研究长周期、隐蔽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建立健全差异化评价和长周期支持机制,根据不同研究方向、不同岗位层次人才特点和职责,因岗施策、因人而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基础研究人才潜心创新创造的宽松环境,使其有相对自由探索、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精力。坚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扩大基础研究等国际交流合作,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开展基础研究既需要物质保障,更需要精神激励。从事基础研究是一场“寂寞的长跑”,没有强大的心理和精神支撑,是难以耐住寂寞坐“冷板凳”的。我国几代科技工作者通过接续奋斗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科学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共同塑造了中国特色创新生态,成为支撑基础研究发展的不竭动力。众所周知,袁隆平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因为他怀揣“禾下乘凉梦想”;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发道路上默默耕耘数十载,让青蒿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神草”,这种执着的坚守源于她常怀济世报国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广泛宣传基础研究等科技领域涌现的先进典型和事迹,教育引导广大基础研究人才自觉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楷模,传承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瞄准“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攻坚克难、集智攻关。要强化科普能力建设,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引导青年一代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锚定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