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京召开的首届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诺贝尔奖得主戴维·格罗斯将基础科学称为“好奇心驱动的科学”。兴趣、好奇心,是科学家们反复提及的关键词。“少年时期,我就被数学之美深深吸引”“阅读数学家的传记,曾让我十分振奋”“14岁那年,我已立志成为一名数学家”……数学家们的经历各有不同,但从他们公开发表的言论可以看出,在接触数学后,他们都对这一基础学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就要让孩子们尽可能多地探索并寻求答案。
留住孩子的好奇心,就等于留住了其质疑能力、问题意识、敢于想象、敢于挑战等创造型潜质。让孩子尽可能多地展开探索,自己寻找答案,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对于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培养孩子的好奇心,要及时纠正教育教学中的不良和不当现象,对孩子日常的奇思妙想、课堂的抢答发言、做题的“意外”思路少一些限制多一些允许,为好奇心打开更为广阔的发展赛道。
为什么我们有限制孩子的时候?其一,“唯分是从”“唯答案是从”的单一评价模式,放大和挖掘了孩子的分数潜能、刷题能力、冲刺书山题海的能力,就容易忽略忽视分数以外的创新思维、多元思维、质疑能力和想象力发展。其二,一直以来,很多家庭和学校教育,仍然将“听话,长辈才爱你!”当做最高纪律要求和管理规则。不够听话的孩子,就会受到批评,甚至在利益分配中,被边缘化。久而久之,孩子标新立异、大胆想象等创造性思维也会慢慢萎缩。因此,呵护孩子的好奇心,需要有实实在在的“被看见”。
打破“分数挂帅”,积极倡导多元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改革的眼光,立足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对培养各行各业拔尖的创新人才的要求,为多元评价制度与青少年创新思维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有关方面和家长应想方设法,通过活动育人、第二课堂、素质养成等教育通道,多搭舞台,多留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赏识和重视,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问号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一个重要环节是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持续引导和培养其想象力、探求欲,帮助孩子从小养成科学思维、探索未知的兴趣和创新意识。要营造好的氛围,鼓励孩子质疑求真,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