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开始,辽宁本溪实施“归雁行动”,选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回村任职。4年来,全市共有290名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回到家乡,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带动4430户村民增收650余万元。“归雁行动”还在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目前,全市村干部中,35岁以下年轻干部占比由6.4%提高到26.6%,大专以上学历干部占比由40.2%提高到52.6%,平均年龄下降9岁。与此同时,村级党建工作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弥补人才短板,既要深挖当地“土专家”“田秀才”,也要在回引本土人才上下功夫。几年来,这些回村任职的大学毕业生从回村干事的“归雁”,逐渐变成带动村民致富的“头雁”。同时也推动解决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强等问题,不断激发农村干部队伍活力,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心系家乡,回报桑梓。“归雁”人才对生养的土地怀有一份天然的特殊情感,也更加熟悉当地风土人情,回乡后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有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1993年出生的小黄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大学毕业后一直想为家乡建设出力。2019年,听说了家乡的“归雁行动”,报名后被选为“归雁”,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积极参与“党群共同致富”活动,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研究致富项目,带领党员群众到抚顺实地调研学习,他利用掌握的木耳种植技术,牵头成立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们一起种植黑木耳,走上创收路。有想法,肯吃苦,愿意为建设家乡出力,成为“归雁”的缩影。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不断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2022年,本溪市制定出台了“归雁行动”选聘人员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职业体系、建立责权清单、完善考核机制、明确薪酬待遇、拓宽发展空间,建立起“归雁”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建设,激发农村干部队伍活力,鼓励“归雁”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更多力量。当地还有一些务实的具体做法值得借鉴。如为激发干事创业热情,组织“归雁”人员开展擂台比武,晒成绩、立标杆、找差距,营造比学赶超氛围,注重选树先进典型等。只要以更高站位、更广视野推出更务实举措,就一定能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让更多“归雁”成为乡村振兴“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