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理论评论

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王红峰

江西省南昌市教育局日前督促24所局属中小学校的32个校区的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消息引发公众关注。当时正值暑期,也是群众健身旺季,尤其是对于放假在家的中小学生,日常锻炼成为新的“刚需”。向社会开放暑期闲置的体育场地和设施,让青少年学生和群众在家门口便利、低成本参加体育活动成为可能,正解他们需求之“渴”。相关人士指出,一些地区积极推动大中小学的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值得点赞。

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教育系统的体育场地数量占比近39%,面积占比达53%,其中,中小学的面积占比就超过46%。这些资源不仅在暑期,在夜间和周末也多数处于“沉睡”状态。盘活这些校内体育场地资源,对于缓解社会体育场地资源紧张、激发全民健身热情,进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应以系统思维,统筹考虑相关问题。如开放了体育场馆后,学校正常的教学安全如何维护?市民意外受伤谁来负责?增加的管理成本谁来买单?诸如此类的事宜,需要逐一打开问号,让这些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要明确开放时间、开放对象。可实行定时定段与预约开放相结合的方式,做好面向本校学生、学区内学生、学校周边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开放等工作,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可以借助互联网手段,进行信息登记,提前预约场馆,全程实名管理。

激励学校体育场馆科学有效地向社会开放。为了让学校以免费或更低价格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同时保证场馆设备设施的日常运转和定期维护,应充分考虑相关投入,做好政策供给。如有的地方为了鼓励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对学校给予体育设施正常运行、维护和购买公众责任险等方面的经费补助。有的地方,把学校体育设施日常更新维护纳入学校预算,每年还补助学校场地开放管理经费。这种为学校场馆开放增加的管理成本买单的做法值得借鉴。同时,应用法治手段保障学校体育场馆安全有序开放。依法认定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后市民在运动中出现意外等情况的责任,避免场馆开放后的安全责任都不分青红皂白让学校“背起来”,伤了学校开放场馆的热情。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