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理论

用东北抗联精神赋能东北全面振兴

曲向东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大力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充分挖掘其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更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东北抗联精神成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东北抗联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是党创建最早、坚持抗日时间最长、条件最为艰苦的武装力量。在漫长斗争岁月里,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东北抗联将士始终坚定信念、坚持战斗,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天下至德,莫大乎忠。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必须大力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更好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东北抗联将士忠诚于党、矢志不渝的精神品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扎实做好忠诚教育,建强教育培训阵地体系,深度挖掘东北抗联历史,将其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长效机制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厚植家国情怀。九一八事变后,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东北抗联将士以拳拳爱国的赤子之心,高举抗日救国旗帜,义无反顾地将满腔热血挥洒在白山黑水间,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国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必须深入学习东北抗联将士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切实担负起历史责任、时代责任、政治责任,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全面振兴发展的目标任务上来。要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推动东北抗联故事、精神进党校、进高校、进机关、进支部,引导教育党员干部厚植家国情怀。要坚持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两促进,树立以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体现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的鲜明导向,以有效的活动载体,帮助党员干部学精神、见行动,用实际作为更好弘扬爱国敬业精神。

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树牢不负人民的宗旨意识。东北抗联作为党领导下的武装,在抗日救国道路上,广大将士始终秉持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信念,为拯救东北人民于水火而斗争,充分彰显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东北抗战初期中共满洲省委主要负责人罗登贤曾说过,“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一定与东北人民同患难,共生死,争取东北人民的解放”“敌人在哪儿蹂躏我们同胞,我们共产党人就在哪儿和人民一起与敌人抗争。” 东北抗联之所以能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斗争14年,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心里装着人民、深深扎根人民。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必须向东北抗联将士学习,牢记根本宗旨,扛起责任担当,始终将人民群众“置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更多的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落到实处。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情于民、问计于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倾听民声、尊重民意、汇聚民智、顺应民心,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把全面振兴事业推向前进,让人民群众共享全面振兴成果。

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增强攻坚克难的斗争本领。东北抗联将士以向死而生的勇气、血战到底的气概,与敌人周旋14年,在世界军事史上抒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以杨靖宇、赵尚志、魏拯民等为代表的抗联将士敢于攻坚克难,不断增强斗争本领,根据斗争极端复杂性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方针政策,根据东北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及敌军特点创造灵活的战略战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艰难处境中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抗战战果。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必须进一步学习东北抗联将士善于学习、不断增强斗争本领的精神品质,以斗争精神迎接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要以能力本领的大提升抓落实、促振兴,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科学谋划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抓好工作落实等各方面能力,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条条框框的思想束缚,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敢于改革创新、勇于攻坚克难,以铁肩膀、真本事抓发展、谋突破,在斗争中创造性开展工作。以科学举措引导党员干部持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砥砺斗争品格,锤炼斗争本领,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