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文化

民俗学者话中秋

本报记者 张丹

“人道秋中月明好,欲游同赏意如何”“此夜若无月,一年虚度秋”“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古往今来,流传着许多描绘月亮和寄情中秋的优美诗句。从这些诗词谈起,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向记者讲述了中秋节的起源与习俗。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节日之一。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欣赏明亮的月亮,品尝美味的月饼,参与赏花灯、猜灯谜等有趣的活动,增加节日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中秋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时期,当时人们已经开始庆祝秋季丰收和祭拜月神。农历八月,居于秋季正中,故称“仲秋”;而八月十五,既居秋季之中,又成“仲秋”之中,故称“中秋节”。此时恰值三秋之半,天清气爽,月色倍明于常时,所以又称“月夕”。日为太阳,月为太阴,受万物有灵观念的影响,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祭月、拜月、赏月之风。男祭月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拜月则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

《淮南子》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是人类赋予月宫最早的想象;又有传说,唐明皇曾于八月中秋梦游嫦娥的住处广寒宫……优美的传说,表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并常以祭拜月神来寄托花好、月圆、人长寿的美好愿望。祭月、拜月、赏月是中秋节的主要娱乐形式。据史料记载,赏玩月华之风大盛于汉武帝,其后沿袭不断;《开元天宝遗事》说,唐玄宗与杨贵妃每年都要在太液池赏月,并建有“赏月台”。

民间赏月之风也颇盛行,人们于庭院中露天设案,供物有月饼、瓜果、萝卜等。中秋祭月,所用果必圆,团圆是此日最主要的民俗信仰。祭月毕,一家人要饮“团圆酒”、吃“团圆饼”,临轩赏月、郊外走月,直至五鼓,至晓不绝,展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间文化习俗。

团圆饼,亦称小饼或甜饼,俗称月饼。据史料记载,唐代京城长安已设有制作月饼的铺子。唐高祖李渊与群臣欢度中秋节时,曾手持装饰华美的圆饼,指着天上的圆月,与群臣共食,同庆欢乐。到了宋代,月饼铺兴旺起来,诗人苏东坡曾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

关于月饼,最有影响的故事是元代高邮张士诚以月饼为信号,斩杀元兵的传说。张士诚在暗中串联,利用中秋节互相馈赠圆饼的机会,在饼中夹带字条传递消息,约定八月十五日晚上家家户户齐动手举行起义,反抗元朝统治者。月饼在民族发展史上产生了脍炙人口的故事,代表了一种文化现象。

月饼不同于一般的糕点,本身是一幅吉祥图画,讲究在月饼模子上铸字印画,字是福、禄、寿、喜字,画是团圆喜庆画。月饼有京式、广式、苏式等多种样式,通常呈圆形,由糯米粉、豆沙或莲蓉等馅料制成,寓意团圆与和谐。

自南宋周密《武林旧事》与吴自牧《梦梁录》上出现“月饼”一词,从古到今,月饼的制作和品种质量都有了新的发展。如今,月饼已经成为中秋节极富代表性的食品,全国各地制作月饼的用料、调味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与品种。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逐渐演变成家庭团圆的节日,同时也是表达爱情和友情的时刻。施立学说:“在现代社会,中秋节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传统习俗的节日,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传承。吃月饼蕴含着喜庆,象征着团圆,月圆情浓,一家人共同赏月,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